劉麗華,聶湘輝,黃仕云,劉靜
(河源市中心血站,廣東 河源)
國內ABO血型反定型試劑盒由人A1型、B型和O型紅細胞組成,各為隨機同型三人份混合紅細胞。O細胞作為反定型試劑的陰性對照,當O細胞凝集時待檢標本與A細胞、B細胞的凝集可能為抗-A、抗-B以外的因素所致,應進一步檢測排除干擾。不規則抗體是導致O細胞凝集的其中一個原因,在血型血清學試驗中,“不規則抗體”一般用于泛指抗-A、抗-B以外的紅細胞血型抗體[1]。不規則抗體與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密切相關,而目前我國并未要求采供血系統對獻血者進行不規則抗體檢測[2],在現行血型檢測策略下僅能通過反定型O細胞反饋部分獻血者不規則抗體攜帶信息。為了解反定型O細胞對獻血者不規則抗體的檢測作用,本研究對2015-2017年O細胞凝集的獻血者血漿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與鑒定,結果報告如下。
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河源市中心血站參加無償獻血的獻血者55 205例,其中男性42 524例,女性12 681例(已婚6 370例,未婚6 311例)。采集無償獻血者EDTA-K2抗凝全血用于ABO血型檢測;融解血袋冰凍血漿用于不規則抗體篩查及鑒定。
ABO血型反定型采用長春博德公司試劑;不規則抗體篩查采用長春博德、長春博訊及上海血液公司試劑;不規則抗體鑒定采用匈牙利及上海血液譜細胞;抗人球蛋白試劑(IgG+C3)采用德國CE公司。主要儀器為深圳愛康Xantus150全自動加樣儀、深圳愛康Poseidon AK03B血型分析儀、日本久保田KA-2200血清學離心機、上?;|DKS600電熱恒溫水浴箱。
1.3.1 ABO血型反定型檢測
采用梯型微孔板法,加樣儀自動分配血漿標本及反定型紅細胞,加樣參數為13ul待檢血漿、32ul 2.5%反定型紅細胞,振蕩混勻后室溫反應1小時,血型分析儀自動判讀結果。血型分析儀判讀為O球凝集結果由試驗操作人員進行人工試管法復核。
1.3.2 不規則抗體篩查與鑒定
采用試管法,加2滴待檢血漿與1滴紅細胞,分別觀察鹽水介質結果(立即離心、4℃ 15min之后離心)及抗人球介質結果(37℃ 30min后洗滌細胞三次,扣干懸液加2滴抗人球蛋白試劑)。離心參數為1000g 15s。對照試劑抗原譜判斷篩查及鑒定結果。
采用IBM SPSS 2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小于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5205例獻血者血漿標本中,共檢出O細胞凝集56例,檢出率0.10%(56/55205)。其中不規則抗體篩查結果陽性27例,陽性率0.05%(27/55205)。獻血者中女性不規則抗體檢出率高于男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2),未婚女性與已婚女性獻血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96),詳見表1。
27例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的標本進行抗體鑒定顯示無特異性冷凝集9例,有特異性抗體18例,均為IgM性質抗體,詳見表2。

表1 不同性別、不同婚姻狀況女性獻血者中不規則抗體檢出情況

表2 27例不規則抗體鑒定結果(n=55205)
本研究55205例獻血者中56例在反定型檢測時存在O細胞凝集,檢出率為0.10%,與蘇州市0.084%相近[3]。進一步對反定O細胞凝集的血漿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顯示48%(27例)為不規則抗體陽性,52%(29例)為不規則抗體篩查陰性。對O細胞凝集而不規則抗體篩查陰性的結果進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原因:(1)獻血者不規則抗體效價較弱,經過血袋保養液的稀釋、非深低溫的存儲(-18℃)以及血漿的凍融,使效價進一步降低以致不規則抗體篩查細胞無法檢出。(2)獻血者可能存在不規則抗體篩查試劑譜外的抗體。(3)獻血者血漿中存在的是具有劑量效應的不規則抗體,而不規則抗體篩查細胞相應抗原表達為雜合子導致漏檢。(4)非特異性凝集,如蛋白凝集,或獻血者血漿中存在針對具有生物活性的試劑保存介質(抗生素、核苷酸)的抗體導致的凝集。上述29例O細胞凝集而不規則抗體篩查陰性的獻血者血漿標本中,3例與長春博德及長春博訊公司I號、II號、III號不規則抗體篩查細胞反應呈相同強度凝集,與上海血液公司不規則抗體篩查細胞反應不凝集,與上海血液及匈牙利公司譜細胞反應不凝集,在排除抗原譜差異的基礎上,咨詢試劑廠家確認長春博德與長春博訊公司細胞保存介質相同,推測上述3例O球凝集可能為針對保養介質產生的凝集。
本研究結果顯示獻血者不規則抗體篩查陽性率為0.05%,與同樣在O細胞凝集的基礎上檢測不規則抗體的常州0.052%相近[4],低于使用抗篩細胞在微柱凝膠卡檢測的衡陽0.23%[5],低于采用鹽水介質與微量木瓜酶法相結合的上海0.151%[6]。不規則抗體篩選陽性率很大程度取決于實驗方法、所采用的試劑以及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的高低[2]。美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地將獻血者不規則抗體篩查列入獻血前常規檢測項目[7],我國大陸目前沒有相關要求,在采供血系統現行血型檢測策略下,反定型O細胞僅能檢測鹽水介質有反應的抗體,即IgM型不規則抗體、部分高效價或冷型IgG不規則抗體,因此存在漏檢IgG類不規則抗體的情況[8]。此外,反定型O細胞未經抗原譜篩查,細胞表面的抗原分布不一定符合抗原篩查細胞的要求,有報道采用反定型O細胞作為篩選細胞的血型不規則抗體篩選試驗,其抗體檢測的靈敏度僅為用正規篩選細胞所做的不規則抗體篩選的靈敏度的1/4-1/10[2]。女性獻血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高于男性獻血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孕產刺激可能導致機體產生IgG不規則抗體,但本組實驗鑒定的均為IgM抗體,結合未婚女性與已婚女性獻血者不規則抗體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的統計數據,支持女性本身產生紅細胞抗體的能力高于男性的觀點[9]。
獻血者不規則抗體鑒定有特異性18例,均為鹽水介質凝集抗人球介質不凝集的IgM性質抗體,分布在MNS、Lewis及P血型系統。其中抗-M 13例,占72%,其余分別為抗-N 1例、抗-Lea2例、抗-Leb 1例、抗-P1 1例。獻血者不規則抗體一般以抗-M多見[7,10],其次為Rh系統抗體[7],本研究未檢測到Rh血型系統抗體,分析原因為Rh血型系統抗體通常為IgG抗體,在鹽水介質不凝集,而本研究只基于鹽水介質反定型O細胞凝集的血漿???M、抗-N、抗-Lea、抗-Leb及抗-P1 多為天然抗體,在37℃沒有活性,通常被認為無臨床意義,但會干擾血型鑒定、交叉配血,亦可見報道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11,12]。
綜上所述,在采供血系統現行血型檢測策略下,反定型O細胞篩出的多為IgM型不規則抗體,存在輸血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