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是與幼兒生活有關的一切人、事、物的總和。隨著我國學前教育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投身于園本文化背景下的課程資源開發。這是課程改革進一步發展的推動力,是課程建設的基本途徑,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新理念下,幼兒園的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特別是室內外一體化環境的創設,更為課程資源的豐富和延展提供了基本條件。面對豐富的課程資源,要如何進行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呢?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中心幼兒園在原本的“健康、和平、快樂、發展”核心文化基礎上,提出了“在兒童社會化的第一步,幼兒園應該是孩子們愛與安全的庇護所”的觀點,為園本文化背景下的課程資源注入了“愛與安全”這個新內涵,開展了相關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著力解決三方面問題:一是探索幼兒園生活實踐課程資源的識別、篩選、轉換、融合的途徑和方法;二是通過資源識別、資源轉換和資源融合等策略,探索利用環境資源創生生活實踐課程的過程;三是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促進教師正確課程觀的形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全面展開學習和討論,提升教職工理論水平,轉變課程觀和教育觀。我園通過“讀書學理論,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走出去請進來,借力專家指導”“沉下心研修,探討課題研究策略”三步走,讓全園教職工在課題組的帶領下,形成“學習·研修”共同體,在教職工這個層面形成統一認識,課題實踐研究在全園共識的基礎上開展。
多途徑開展實踐和研討。我園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室內外一體化環境的創設、生長、規劃利用和由此衍生的生活課程。如“小腳丫時間”課程,孩子們在一周一次的“小腳丫時間”活動中,充分享受規則上的自由,走遍了幼兒園的角角落落。孩子們經歷最初“歡樂中的混亂”,到如今“規則上的自由”,并開始嘗試“自主中的自律”。課題組跟進每一次的課程實踐過程,觀察并開展實時研討、及時交流,解決顯性問題,探討隱性問題。一次次實踐伴隨不同方式的研討反思,推動“小腳丫時間”課程在開發與利用環境資源、衍生新課程方面的發展。
形成了以正確的理念引領方向、以完善的制度保障規范、以健康的文化助推發展的良好園風。
我們提出了“一群人,一個夢,一輩子,一件事”的團隊文化口號和“為孩子打造‘愛與安全’庇護所”的團隊目標。通過打造“專業的、有溫度的、生態的”師資隊伍,秉持“以專業守護孩子的幸福童年是我們的責任”的信念,將幼兒園倡導的價值理念、文化修養、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工作規范等融入教職工的學習和生活中。
深刻理解并初步實現了“環境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這一理念,并以自然、多元、有序、生長的環境為依托,衍生出一系列具有園本特色的生活實踐課程。
“小腳丫時間”活動,就是讓全園19個班的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在完全自由的狀態下,用自己的小腳丫丈量幼兒園的角角落落。沒有場地限制、沒有班級界線,教職工在固定站點觀察或指導,孩子自主“走園”。孩子可以獨自閑逛或結伴同行,也可以選擇幼兒園的各個區角活動,比如在陽陽影院賣電影票“賺錢”、到翻斗樂園的建筑工地玩搭建、在野炊區賣熱騰騰的食物、在運動場玩攀爬等。充分“放手”的走園游戲讓孩子們對幼兒園生活充滿了期待。我們驚喜地發現,自由狀態下的孩子會表現出更鮮活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自己就能創造課程。
小腳丫銀行,就是用園幣進行買賣。孩子在一體化的環境中,一草一木都會引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幼兒園的親青植物園里,這個班種的青菜成熟了,那個班的西瓜圓了,讓不同班級的孩子產生了互相買賣的想法,園幣應運而生。孩子只需競聘某一個“崗位”參加有償勞動,或制作一些“工藝品”出售獲得一定數額的園幣,就可以用掙來的“錢”選購商品。有的孩子用好不容易賺來的“錢”買了3顆黃皮果,自己卻不舍得吃,離園時迫不及待地塞到爸爸嘴里。爸爸被孩子的赤子之心所感動。

園幣活躍于孩子們日常生活和各類大型團體活動中,六一親子游園、區角游戲中的貨幣交易、“小腳丫時間”中各項自產自賣活動。園幣的應用簡單有效地達成了活動中的環境自律,更重要的是,孩子懂得了勞動創造價值的道理。這里還蘊含了孩子自主、自律以及規則上的自由等良好的社會性發展,數學、理財和規劃能力也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從我們的生命角孵化出來的小雞、小鴨,在孩子的細心呵護下,發生了很多生動的故事。有的班級投放的受精蛋沒有成功孵化出小生命,孩子渴望能與小雞、小鴨一起親密生活,通過協商,班與班之間達成了協議,可以讓小雞或小鴨到別的班輪流“做客”。孩子為小雞小鴨制作了精美的“生長檔案”,詳細繪制了小雞小鴨的生活習性、喜歡吃的東西、害怕的事情、喂養的方式等,方便其他班級好好照顧它們。“小雞小鴨來做客”活動就自然而然地開展起來了。
吉祥物“陽陽”是家長與孩子一起設計、選舉產生的,它傳遞著我園的核心文化。“陽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供孩子傾訴心情、寄托情感,激發孩子同情、關愛、友好等積極的情感因素,促進幼兒獲得良好的社會性發展。
我們著重于“小班入園適應課程”方面的實踐,有效解決了幼兒入園初期的分離困難,奠定了家園共育的良好基石。家園共建的“幼兒成長檔案”、家園下午茶、園長約談日等活動,特別是家園共同推進的各類園本特色課程,讓家園共育成效越來越明顯。同時,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支持,如與敬老院聯手開展的“我的第二個爺爺奶奶”系列活動。幼兒園、孩子、家庭、社區四位一體的大教育觀,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為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接下來,我園將一方面鞏固前一段時間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推動室內外一體化環境的創生和資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完善理論基礎形成論文材料,加大成果集冊力度,將成果集冊工作梳理的過程作為提升教師理論水平、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