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創設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廣泛,在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情感狀態下,通過具體事物來詮釋抽象思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幼兒園的自主游戲中,如何巧妙創設環境才能促進幼兒的主動游戲和自主性發展呢?
首先,做好空間設置工作。游戲之前,教師要先選擇合適的場地。設置自主游戲的空間時,應根據自主游戲的主題,結合班級內實際空間大小,設置固定的空間。每個游戲空間應確保幼兒安全、舒適、靈活地開展游戲。教師創設游戲環境的過程中,不僅應重視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化特征,還應結合班級空間的具體情況。與此同時,教師在設置空間時應考慮幼兒的興趣和參與自主游戲的積極性,如果參加的人數較多,可以適當擴大空間范圍,如果大多數幼兒對參加自主游戲不感興趣,可以適當縮小空間范圍。
其次,為自主游戲設立主題。創設游戲環境時,一方面要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發展狀況,另一方面還應考慮到場地的特點,有的場地并不適合開展自主游戲活動。一些教師將自主游戲作為一項任務,設置多個游戲主題同時進行,這種方式反而對幼兒造成負擔,讓幼兒無法沉浸在游戲中。
最后,實現自主游戲材料投放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材料投放種類豐富。第一,投放材料數量方面。每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對投放材料的數量有不同的需求。投放角色游戲材料時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每位幼兒在自主游戲活動中都能夠享受到投放材料帶來的快樂。
第二,投放材料來源方面。很多幼兒園通過三種方式收集材料。一種是幼兒園內配發的材料,包括閱讀區的圖書、美工區的顏料、畫筆、剪刀等,這些材料占比較小,可供幼兒較長時間消耗。一種是家長準備的材料,大多是幼兒的玩具。還有一種是教師從各處“淘來”的廢舊物品,經過加工成為自主游戲材料。有些材料不需要加工,可直接作為自主游戲材料,結合游戲主題可以實現再創造,對幼兒的思維發展有益。
材料投放發揮挑戰性效果。對幼兒產生最大吸引力的材料是達到“最近發展區”特點的游戲材料,這種材料自身具備挑戰性,其數量變化、結構變化都將使挑戰性進一步增加。幼兒操作低結構材料時,可以自行創造多種玩法,所以幼兒十分喜愛低結構游戲材料;面對高結構游戲材料,由于玩法過于受限,因此幼兒挑戰的興趣不大。幼兒園向班級提供材料應滿足高結構材料與低結構材料互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幼兒有效開展自主游戲。
材料投放方式更加靈活。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除了需要關注材料的多樣性、挑戰性、層次性之外,還應注重投放方式的選擇。自主游戲中各種投放方式將直接決定材料在游戲中產生的不同效果。比如低結構的游戲材料采取高結構的投放方式,能夠充分融入自主游戲的環境中,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知識。高結構的游戲材料采取低結構的投放方式,能夠打破傳統規則,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有助于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結合自主游戲的目標來安排,按照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適當調整投放材料,不斷豐富材料種類,引導幼兒創造出更多的玩法。
我們期待教師能積極根據自主游戲主題創設環境,充分發揮角色游戲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