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整體體系中,不同國家與民族間的交流互動是受到廣泛關注的命題,如何在持續交融中保持民族文化的內涵和基本特征是富有挑戰性的內容,需要各相關主體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探究。文化作為國家發展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軟實力,在激發民族活力、凝聚國家力量等諸多層面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外傳播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路徑,因此近年來這一命題的研究得到了國內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探索,一系列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不同的研究主體立足差異化的具體領域探究民族文化在海外傳播的有效路徑,如《一帶一路視域下中醫藥文化的海外傳播研究》(肖曉霞、蕭櫻霞、張洪雷,《中醫藥導報》,2019年05期)一文關注了中醫藥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傳播;《中國傳統音樂在海外的傳播與變遷——以馬來西亞為例》(王靜怡,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一書以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為例,系統闡述了中國傳統音樂在海外的傳播,特別闡述了民族文化在海外傳播過程中的變異,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就當前我國學術界的研究情況而言,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的傳播這一命題得到了高度重視,同時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主體研究,而在當前多元化的既有研究成果中,我們重點要對王耀華老師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展開評述。
《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是2015年3月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在全國范圍內出版發行的重量級作品,作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成果之一,《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緊密圍繞當前全球化時代語境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海外傳播這一宏觀命題,從多個視角對主題進行了全方位探究,明確了當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傳播的現狀,梳理了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的現實挑戰,提供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優化改革方案,其學術價值得到了學界的一致肯定,是目前主題研究領域內最為重要的參考書籍之一。《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的作者是王耀華老師,作為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王耀華老師在學界具有重要影響力,長期擔任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亞太民族音樂學會會長等社會職務,多年來致力于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專題研究,同時承擔學校民族音樂專業相關學科的教學工作,長期針對博士生開展音樂學的歷史與現狀、中國傳統音樂專題研究、民族音樂學名著選讀等專業課程,對民族音樂這一文化瑰寶的研究情有獨鐘,在這一主題上持續涌現了相應的研究成果,多次承擔國家重大課題研究。如2007年承擔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年度規劃基金項目《中國傳統音樂結構學》的課題研究,2014年進行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重大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研究》,2015年推進了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課題《中國當代音樂的海外傳播研究》,同時王耀華老師也積極關注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范疇內音樂學科的教材和師資力量建設,先后進行了《部頒普通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教學指導綱要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等國家級重大課題,取得了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在《音樂研究》《人民音樂》等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過《泉州南音“四大名譜”部分外來音樂因素溯源及其傳入路徑考》《近25年來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等多篇引起學界重視的專題文章,是目前學術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者之一。而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是王耀華老師2010年承擔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的最終研究成果,整體課題研究先后長達四年,成書過程中幾易其稿、不斷完善,著作整體上對當前社會經濟語境下的民族音樂文化國際傳播這一命題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是目前為止王耀華老師最為重要的學術成果之一,既體現了王耀華老師多年來對民族音樂文化海外傳播這一宏觀命題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凝聚了一代學人的集體智慧,值得相關大中專院校學生、傳統音樂愛好者等主體的認真拜讀。
當前經濟全球化特定時代語境下的民族傳統文化實際上是一個宏觀性的命題,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激發民族文化的活力?如何在持續交融中保持民族文化的特征?如何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矛盾?這一系列問題不僅僅是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傳播過程中遇到的現實挑戰,這一所謂的“問題束”近年來受到了各國學者的高度關注,多元化的研究成果持續涌現,整體研究囊括音樂、書法以及法律研究等人文性學科。如曾在我國法學界引起轟動的《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建構“中國法律理想圖景”時代的論綱》一書,其作者鄧正來先生就以犀利的筆觸探討了全球化時代語境下中國法律與中國法哲學所面臨的挑戰,主體性嚴重喪失是中國法學在全球化語境下的核心問題,其觀點令人深思,而《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所涉及的本質問題實際上與《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建構“中國法律理想圖景”時代的論綱》一書是完全一致的,它們關注的終極問題是完全吻合的。王耀華老師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具有龐大的體系和豐富的內容,通過仔細閱讀可以發現著作從理論剖析的視角上厘清了目前學術界比較關注的相關概念和理論,系統梳理了近年來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傳播的探索實踐,對整體層面上民族音樂在海外的傳播現狀進行了闡述,而《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的重要價值實際上更多在于它系統總結了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傳播的一般規律,這具有實踐層面上的指導價值,著作的核心內容則在于探索新時期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更為高效、更為科學的傳播路徑,在整體敘述過程中作者也廣泛借鑒了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民族文化海外推廣過程中的經驗,這一定意義上保證了課題研究的學理性和科學性。
“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這一選題的系統性和宏觀性一定意義上意味著著作本身結構的龐大,全書共由上中下三篇組成。上篇為“理論基礎篇”,其中包括三個章節的內容。第一章為“文化多樣性理論與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介紹了文化多樣性的基本內涵和外顯方式,系統辨析了全球化時代語境下文化多樣性、差異性與共同性等特征,論證了多樣化民族文化存在的獨特價值,這一章節的內容同時對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在全球傳播的意義做了較為深刻的闡述,明確指出這是直接影響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民族偉大振興的重要命題;第二章為“文化認同理論與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著重以文化認同理論這一體系為依托,審視當前時代語境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與推廣這一命題,重點聚焦于文化認同理論中認同機制的內在邏輯剖析,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而實際上從根源上而言,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與推廣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民族文化被關注、被了解、被認同的漫長過程,因此文化認同理論在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這一主題研究上的價值是獨特的,可以幫助讀者打開廣闊的視野;民族文化在海外的傳播過程一定意義上就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過程,因此《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的第三章為“文化軟實力理論與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其立意出發點與上一章基本一致,即從文化軟實力的理論視角上剖析當前時代語境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傳播與推廣這一宏觀性命題,作者在這部分內容中重點梳理了文化軟實力的基本概念和內涵,在此基礎上敘述了我國文化軟實力三個層次的來源及其內在機制,此外也涉及民族音樂文化海外傳播對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和作用等系列內容。《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的中篇重點考察當前跨文化語境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傳播與推廣的歷史和現狀,這部分的敘述更多意義上定位于從歷史的維度上梳理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傳播的漫長歷程,眾所周知,作為我國傳統文化整體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民族音樂在我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曲種和曲目繁多,而實際上我國的民族音樂一定意義上始終處于與異族和異域文化交流交融的歷史過程中,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這個過程中,民族音樂文化既積極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部分音樂元素,同時也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民族音樂的海外傳播,這部分內容也從海外孔子學院、文化產業發展以及國家交流等角度系統梳理了當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傳播的現狀,而作為專業化的學者,王耀華老師也從學術研究的視角上分析了當前的研究狀態和重點命題。《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的下篇為“反思與對策”篇,作為全書的核心部分,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指導意義是最為明顯的,這部分內容從“為什么”這一原始性命題出發,探討了推進民族音樂文化海外傳播的初衷,進而為“傳播什么”這一命題的探討奠定了基礎,而作者最終的敘述自然在“怎么傳播”這一命題上,作者一方面系統性地對當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實踐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明確了值得繼續堅持的策略,同時也敏銳地指出了切實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相應的優化改革策略,提供了值得重視的整體方案。
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特質,是我國文化大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而當前跨文化時代背景下的民族音樂文化海外傳播與推廣是一個緊迫性的研究命題,這需要學界的持續關注和積極探究,王耀華老師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推廣》一書為更為系統的主題研究奠定了基礎。
(趙歡/碩士,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