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凌

現有資料顯示,世界性的博覽會開始于1851年的倫敦水晶宮博覽會,至192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共計舉辦過18次。在倫敦水晶宮博覽會上,中國商人徐榮村以“榮記湖絲”參展,曾奪得金、銀大獎。1904年,清政府派出代表團參加了美國圣路易斯世界博覽會。1915年,國民政府派出40人的代表團參加美國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榮獲1211獎項,位列各參展國之首。
這些世界性的博覽會,給中國的有識之士帶來很大的震動。他們認為,這種形式非常有利于展示實業發展成就,以激勵民眾,提倡國貨,保護民族工業。
1928年10月3日,當時的浙江省政府第163次會議通過了省政府主席張靜江提出的在杭州舉辦西湖博覽會的議案。其目的為“爭促物產之改良,謀實業之發達”,擴大國貨知名度,促進本省經濟發展。
籌備工作于10月15日開始,浙江省政府成立了西湖博覽會籌備委員會,設在省政府建設廳內,同時安徽、湖北、上海市及浙江省內75個市、縣各設西湖博覽會籌備分會,蘇州、無錫、常州、鎮江諸城以及安南(今越南)南圻、爪哇(今印度尼西亞)萬隆等地同時設立征集西湖博覽會出口委員會,廣泛征集展品。參加籌備人員先后達數千人。
此外,為了擴大這次博覽會的影響力,籌備處還專門設計了西湖博覽會的會旗、會徽、紀念章和紀念冊,發行西湖博覽會有獎游券和紀念明信片。會場還設有臨時郵局,凡加蓋西湖博覽會開會紀念戳記的明信片,可免貼郵票,投遞國內各地。
1929年6月6日下午2時,西湖博覽會舉行了盛大開幕儀式。開幕典禮在北里湖新建的大禮堂內舉行。“近者悅,遠者來,熙熙攘攘,為自有西湖以來未之有也的熱鬧”。
因為是首屆博覽會,所以在此次開幕式上的演出可謂豐富多彩,不但有國內武術名家展示的拳、劍、鞭、棍、槍、刀、鉤、戟等各項表演;入夜后,還舉行了京劇、歌舞、音樂、電影、雜技、跑驢、跑冰、交際舞、新式游藝、清唱等表演,并舉行水陸提燈會,施放焰火,滿湖燈船,歡歌四起,“洵為空前未有之盛舉”。
西湖博覽會設在里西湖的四周,這里青山綠水,園林古跡星羅棋布,是西湖的精華之處,周長四公里,面積約5平方公里。整個西湖博覽會主要設置在平湖秋月、中山公園至西泠橋和岳廟、里西湖一帶,大門設在白堤斷橋堍。
西湖博覽會全展共設八館、兩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藝術館、農業館、教育館、衛生館、絲綢館、工業館、特種陳列所、參考陳列所)和3個特別陳列處(鐵路陳列廳、交通部臨時電信所陳列處、航空陳列處),遍及全國各省,國外僑商亦有部分物品送來展出。全部展品合計共為14萬余件。展覽物品以國產為主,在參考陳列所中陳列有外國物品,以與國產物品比較。同時設有商店百余所,展銷各種產品,供參觀來賓選購。
從6月6日開幕,到10月10日閉幕,首屆西湖博覽會前后歷時137天,參觀人數總計達2000余萬,可謂是盛況空前,不但轟動了浙江和全國,影響波及國外。值得一提的是,大發明家愛迪生看到西湖博覽會的報導后,興趣盎然,以83歲的高齡,風塵仆仆來杭,盡管當時博覽會已經落幕,但他還是興致勃勃地看了舊址,還應邀在博覽會禮堂作了《天生萬物皆有用》的科學報告。
西湖博覽會舉辦的目的不僅在于振興實業,還在于“發揚文化,開啟民智”,因此對科學上的新成就宣傳也是不遺余力的。
有感于“吾國航空事業,亦正值積極發展之際,亟宜擴大宣傳,以喚起民眾注意”。 西湖博覽會特邀請中華航空協進會在會場設立航空陳列處,進行了模型、圖片以及飛機實物展示,展出仿制的外國飛機3種。同時專門舉行了航空宣傳大會,進行飛行表演,請專家講演《飛機的功用》《飛機的構造》《飛機之原理及效用》等。這次中華航空協進會在西湖博覽會設置的航空陳列處,成為中國首次舉辦的航空展覽。



首屆杭州西湖博覽會成為民國時期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博覽會,并作為192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事件載入中國近代史。而伴隨著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件,中國的航空展覽事業也登上了歷史舞臺。1932 年 4 月,上海各界人士發起組織中國航空建設協會,當年的9月17日,中國航空建設協會在上海主辦中國最早的航空專業展覽會。
需要特別介紹的是,參加西湖博覽會的中華航空協進會成立于1928年8月,是由廣州、南京、河南的幾個民間航空組織開會合并。盡管成立時間很早,但是中華航空協進會并不是近代中國最早的民間航空組織。
中國最早的民間航空團體是中華航空協會,于1920年5月1日在北京成立,并于1922年10月加入國際航空協會,會長為北洋政府期間元老級外交家汪大燮。
除此以外,1923年2月4日,北京航空學會成立;廣東航空同志會于1925年在廣州成立,后改名為廣東航空救國同志委員會,曾有會員2000余人,出版過航空月刊和航空周報。這些民間航空組織為了中國航空事業發展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