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

鄉村振興是我國農村發展的主要方向。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針對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了大學生群體的創新創業與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整合的實踐意義;最后提出通過開拓創意產業、構建新型農業電商發展體系、開創分享型農業、建立鄉村云種植平臺等路徑,推動大學生群體創新創業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以期充分發揮大學生群體的專業優勢,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助力。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農村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的重點關注內容。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完善,每年應屆畢業生數量持續增長。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創新創業逐漸成為主流趨勢。而在農村發展方面,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從文明、人才、經濟等多個方面,實現農村的全面振興。但由于受到人才匱乏、農民配合度等因素的限制,該戰略的進展相對較慢。二者具備良好的融合基礎,因此,探討二者的可行融合路徑具有一定必要性。
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現狀
結合當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推行現狀來看,該戰略面臨的困難主要體現為:第一,缺乏人才支持。農村地區受教育水平較低,優質人才占比較少。推行鄉村振興戰略期間,能夠響應戰略要求、推動戰略實施的人才較少,加之各地農民的配合度相對不足,進而導致戰略推行受限,振興發展速度滯后。第二,鄉村資源挖掘、利用受限。目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雖然該戰略的實施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結合當前實際狀況來看,仍有部分地區在鄉村資源挖掘、利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這類問題的存在不僅限制了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還對振興戰略的實施形成了一定阻礙。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與鄉村振興戰略融合意義分析
整合大學生創新創業、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意義在于:
(一)增加農民就業機會
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就業機會相對較少。對于農民而言,由于農業收入有限,而生活壓力明顯增加,如何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已經成為農民、農村家庭面臨的主要問題。將鄉村振興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整合后,隨著大學生的加入,其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可為當地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進而幫助農民增收,并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改善。
(二)優化三農問題
近年來,隨著城鄉融合發展、工業反哺農業、惠農等政策制度的出臺與實施,我國農村的發展狀況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當前農村地區仍存在一定問題。以貧困、農業發展為核心的三農問題,仍然是農村地區亟待解決的發展問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機制的引入,為三農問題的優化、解決提供了新的方向:具備高等教育背景的大學生在創新創造能力、先進技術與新知識儲備、思想理念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回鄉創業期間,這一群體可利用其掌握的新技術、新理念,開拓更多優質創業項目,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并為三農問題的改善提供可靠支持。
(三)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
在當前高校擴招背景下,畢業生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如何提升大學生就業率及就業滿意度,逐漸成為畢業生管理及高校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從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方向來看,入職企業仍然是主流就業趨勢。雖然自主創業課程已經發展為高校課程體系的主要課程,但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占比仍然較低。雖然多數大學生對創新創業制度表現出明顯興趣,但由于受到資金、經驗等因素的限制,主動參與創新創業的畢業生數量相對有限。將該制度與鄉村振興戰略整合后,鄉村環境的低成本優勢,可有效解決創業意向群體的資金有限問題。二者的融合后,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逐漸提升,同時,大學生群體的就業壓力也可得到一定改善。
(四)為大學生提供廣闊發展環境
與企業入職相比,自主創業更有助于大學生自我價值的發揮。將創新創業機制與鄉村振興戰略整合后,以農村資源、環境為背景的創新創業項目,不僅可滿足大學生群體的回饋社會需求,還可為其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環境。大學生通過回鄉自主創業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有助于促進其自身發展。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鄉村振興戰略融合的可行路徑分析
為了促進大學生創業與鄉村振興這一重要戰略的深度融合,可經以下幾種路徑,推動二者的融合發展:
(一)立足鄉村資源,開拓鄉村創意產業
結合當前農村發展狀況來看,除了由打工潮、城鎮化引發的農村人口遷移、空心化問題外,資源利用不足,也是造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受限的主要原因。在利用大學生創業機制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期間,可將挖掘有價值資源、提高鄉村資源利用率作為主要方向,以推動二者的融合發展。
以鄉村資源為依托的鄉村創意產業的可行開拓策略包含:第一,突出農業資源的附加價值。挖掘各類農業資源的附加價值,使其轉變為增收、獲利的要點。例如,某大學生在回鄉創業項目中,針對當地鮮花種植產業,開拓鮮花資源的附加價值,打造出全鮮花環境的婚紗攝影基地。該大學生在通過QQ群、省內論壇、貼吧、投放電梯廣告等形式開展綜合宣傳后,該婚紗攝影基地開業1年內,前期建設成本、資金投入全部收回,總利潤達到29.1萬元。此外,該婚紗攝影基地對當地鮮花種植戶鮮花資源的利用,為其增收約15.1%左右;該基地為當地民眾新增7個工作崗位,于該基地工作的7個農民家庭分別約增收25.6%左右。上述數據充分證實了整合大學生創業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價值。第二,合理利用創意創新理念。大學生的觀察力、鑒別能力相對較強。在回鄉創業期間,這一群體可充分利用當地即有資源,引入適宜的創意創新理念,構建鄉村創意產業。例如,可針對年輕人這一目標群體,打造野外拓展創意產業。該創意產業的優勢在于:其充分利用了農村地區的生態資源,滿足年輕群體的野外拓展需求,進而實現成功創業、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等目標。
(二)把握土地資源優勢,建立新型農業電商發展體系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要求的升高,無污染的綠色農產品逐漸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的首選。但由于受到空間、購買途徑等因素的限制,人們的綠色農產品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基于上述狀況,在推動大學生創業及鄉村振興全面融合期間,可將人們的上述需求作為基礎,構建新型農業電商體系。
具體流程為:第一,建立農業電商體系架構。相對于農民而言,大學生對電商運行機制、維護要求等信息的了解更多。在回鄉創業期間,大學生可針對城市居民對無污染、綠色農產品的需求,建立農業電商體系。即通過淘寶、阿里巴巴(1688)、拼多多等平臺,建立農產品銷售渠道。根據當地農戶農產品種植狀況,于店鋪上線相應商品。隨著店鋪的持續運行,大學生還可根據各類農產品的銷售狀況分析潛在銷售空間,引導當地農戶調整種植模式,適當增加高銷量農產品的種植面積,以保障其經濟收入。第二,構建可溯源機制。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主打農產品銷售的線上店鋪逐漸增加。競爭性的行業環境,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帶來了一定困難。為了提升消費者吸引力及滿意度水平,大學生還可在農業電商體系中引入農產品可溯源系統,即從農產品產地、種植者信息、種植環境條件等方面,構建全透明的可溯源機制,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農產品信息,以增強消費者對店鋪及農產品質量的信任度。
(三)挖掘潛在消費群體需求,打造分享農業
創業與農村振興融合背景下,確保創業項目成功、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由大學生主導的創新創業項目能夠建立通暢的銷售渠道,從生產、銷售、售后等環節中,獲得充足利潤。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大學生可利用所學知識、所掌握技術,確定目標群體,并深入挖掘潛在目標群體的需求,以其需求為依據,打造創新創業項目。
例如,某大學生創業項目以工作壓力較大且向往田園生活的白領群體為目標群體,在與當地農戶深度合作基礎上,共同為目標群體推出由周末田園行、多彩春播節、菜園采收樂等服務構成的分享農業體系。自該項目投運1.6年以來,累及帶動當地近40名農民就業(為白領群體提供周末休閑房間、開放菜園等),相關農民家庭年收入增長約17.3%。
(四)引入新型技術,構建云種植平臺
在推動大學生創業與農村發展融合時,還可將大學生在新型技術儲備、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優勢作為重點,于創業項目中引入新技術,以保障創業成功率,促進其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支持作用的發揮。
運用新型技術打造鄉村云種植平臺的流程為:第一,新技術選擇。在技術選擇方面,可參照云種植平臺的技術要求、平臺用戶的使用需求等,開展合理化選擇。例如,為滿足用戶對作物生長動態的監控需求,可引入在線監控技術,以布設監控設備的形式,動態采集視頻信息,進而滿足用戶對云種植過程的全程監控需求。第二,云種植平臺構建。面向有種植意向的人群,構建集遠程操控、生長狀態在線監控等功能為一體的云種植平臺。用戶通過該平臺建立賬號后,可于付費后,從平臺提供的可選擇種植范圍中,任選一種作物進行種植。用戶的每一筆云種植交易,均由種植經驗豐富的農民負責。種植期間,用戶可通過該平臺向種植負責者提出相應要求(澆水、剪枝等),負責者的實際操作及農作物生長過程,均通過視頻形式呈現給用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鄉村振興發展的整合具有極強現實意義。為充分發揮二者的相互推動作用,可運用適宜的路徑、策略,不斷推動二者的融合發展,以促進大學生價值及優勢的發揮,并助力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此外,為了加快二者的融合進度,還可結合實際發展現狀,拓展更多的可行發展路徑,以此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及農村發展提供可靠支持。
(作者單位:貴州醫科大學)
課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專項研究課題”,項目編號062190103,項目名稱“大學生雙創實踐活動與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