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上漲,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繳問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隨著新個稅法的實施,國家稅務總局推出了個人所得稅APP.該軟件一經推出立刻進入很多軟件商店的下載排行榜。伴隨著這款APP的悄然上線,各種利與弊隨之而來。大環境的問題也引人深思。
一、個人所得稅APP的基本概況
(一)軟件介紹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稅務總局推出的官方稅收管理、個稅申報系統手機應用。從2019年起,所有個人所得稅申報的納稅人都可以下載手機版APP,核實自己信息和身份后,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完成自己的稅務申報義務。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操作指引和申請表,您可到稅務總局和各省稅務局網站查詢并下載。或到所在單位提交信息辦理扣除,也可于2019年1月1日后通過手機APP“個人所得稅”或登錄各省電子稅務局填報信息給所在單位辦理扣除。2018年12月31日,“個人所得稅”App軟件正式上線使用。1月20日,個人所得稅APP更新。從更新的內容看,不再強制要求填寫出租人信息。
(二)主要功能
提供多種實名認證注冊方式,保護隱私信息,確保辦稅安全; 提供個人信息采集功能,便于建立辦稅聯系渠道; 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采集功能,包括采集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可選擇年度申報時扣除,也可指定扣繳義務人在預扣預繳申報時扣除;提供優惠備案功能,依法享受優惠;提供完稅信息查詢,電子完稅證明打印和下載功能;提供綜合所得年度申報功能;提供電子繳稅功能,對依法需要繳納稅款或綜合所得年度申報補稅的,可選擇多種繳稅方式快速完成繳稅支付;提供電子退稅申請功能,對依法需要退稅或綜合所得年度申報退稅的,可快速進行退稅申請;為納稅人取得分類所得、無扣繳義務人等情形提供自行申報功能; 為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合伙人,提供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申報、年度申報、多處匯總年度申報功能; 提供辦稅提醒功能,可以提醒納稅人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等;提供辦稅信息查詢功能,可以查詢本人的信息采集、申報、繳稅、退稅等業務辦理情況;當本人身份信息疑似被冒用時,納稅人可以發起爭議核實,申請稅務機關核實處理。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在個人所得稅APP上線后,不少人為了能夠早點享受個人稅收優惠,第一時間下載登陸了該APP,可是卻在認證后,發現在顯示任職受雇信息上,自己被兩個公司同時雇傭。還有一種情況是,在自己所在單位之外,出現了完全不知名的企業。而出現這類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據當地稅務部門給出的解釋,是由于某些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虛列工資,虛增企業的成本,妄圖以此來偷稅漏稅。而這些公司通過這種方法偷稅漏稅,也是因為我國的稅法規定,企業一部分合理的支出可以被免于征稅,而員工工資就是最大一部分的支出。所有才會有一部分企業鉆法律的空子,通過增加“隱形員工”的方法偷稅。
二、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中存在的問題
從上述個人所得稅APP 所暴露的問題,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小環境問題所映射的大環境問題。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中又存在哪些具體的問題呢?
(一)納稅人意識淡薄、偷稅漏稅現象嚴重
我國稅法并不普及,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個人所得稅應繳納多少。因為,人們平時直接接觸交稅很少,很多稅務都是在我們渾然不知的情況下繳納干凈的。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沒有相關的意識。也正因為納稅意識淡薄,偷稅漏稅的情況在更加猖獗。很多公民在納稅問題上有著很嚴重的思想誤區,認為納稅就是十分冤枉的將自己的血汗錢交給了別人。內心千百萬個不甘心。特別是在看到各種貪官污吏,貪污腐敗,明星群體也是掙錢容易卻偷稅漏稅,更加刺激了人們不想繳納稅款的想法。這也說明了人們法制觀念不足,也說明了當前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人們對此不夠信任。
(二)征稅范圍不夠全面
我國個人所得稅采用的是正列舉方式加概括法,列舉法規定了是一個應稅項目,同時運用概括的方法規定了需要征收的其他所得。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獲取經濟來源的途徑也不但豐富和發展,現有的征收范圍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形式的發展。現在的居民收入除了自己的勞動所得,還包括了利息、股利和紅利等資本性的收入,而且還有附加福利收入、兼職收入等。因此征稅的范圍也應該豐富起來。目前在我國居民所得中,現金、銀行轉賬仍是個人所得的重要支付形式,但是其他的實物福利的收入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包括食品、服裝、電器、購物券和其他生活用品、有價證券等。小環境在不斷變化發展,我國的經濟市場也是充滿變數的。新興行業、新的經濟現象、商業行為和經營方式不斷涌現,例如現下十分流行的網絡直播,主播們通過網絡來獲取收益,而且往往日入數萬,這也應該列入征稅范圍才是。
(三)稅收征管模式落后
我國個稅的征管模式屬于分類征管,基本制度是代扣代繳,輔助性制度是自行申報。但是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不強,無法做到相輔相成,融會貫通。一般自行申報的納稅人會通過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數據進行申報,但是這并不會作為重新核算稅款的依據,其自行申報的結果就不會對實際交稅數額有什么影響。這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自行申報納稅人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而對于稅源的監控模式也十分有限。因為需要繳納稅款的納稅人遍布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鄉鎮等,甚至遍布全球各地,所以稅務機關無法準確完整的監測到每一位納稅人的信息。而我們自身的信息系統也有待完善,信息不完整、不及時、不相關。稅務部門平時對納稅人也缺少聯系,導致無法充分了解到納稅人是否有偷稅漏稅的行為。也正因如此,給了不少企業或個人鉆法律空子的機會。
三、完善個人所得稅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加強法制教育,營造良好的納稅環境
應該加強民眾的納稅意識,加強法律和道德雙管齊下的宣傳教育。讓廣大民眾對于稅收有所了解,清楚自己所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要增加納稅主體的自覺意識,鼓勵公民自覺的申報納稅。而對于社會整體來說,應該要完善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要嚴禁部分公民偷鉆法律的空子,我們要取得公民的信任,要讓他們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對于偷稅漏稅的行為要嚴加查處,不徇私不枉法,要加大懲罰力度,起到震懾作用。堅持依法納稅,營造出良好的納稅環境。
(二)調整征稅范圍
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還存在著不公平、不完善、范圍狹窄等問題。這樣也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所以我們急需通過調整稅收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僅僅改變個人所得稅的效果并不明顯,我們應該雙管齊下,把個人所得稅與其他稅種結合起來,分清主次。以個人所得稅為主,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社會保障稅等為輔,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根據環境的變換,充分調動各個稅種的積極作用,改善整個大環境,實現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的初衷。
(三)調整費用扣除標準
關于費用扣除這個問題,我國的扣除標準已經不太符合當下的國情和發展的情況。急需做出合情合理的調整。要在費用扣除中,充分考慮到民眾生活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基本需求。而不是用從前的眼光來看待當下人們的生存需求。除去溫飽,要考慮到醫療費用、自住房貸款利息、家庭財產意外損失、撫養孩子、贍養老人等的基本費用。要根據納稅人的實際社會負擔情況規定相應的扣除額,真正體現出所得稅對純收入征稅的特點。
(作者單位:天津市建筑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