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73020—2019《針織休閑服裝》自2019年12月24日發布,于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FZ/T 73020—2019合理吸納了國內外關于針織類服裝的考核內容,技術指標與國際要求接軌,本文比較了新舊標準的差異,為廣大服裝生產企業指明了方向,也為檢測機構提供了更加精確的考核準則。
FZ/T 73020—2019除了規定標準適用以紡織針織面料為主加工制成的休閑服裝外,另外規定了不適用于年齡在3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服裝。嬰幼兒服裝以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為最基礎的強制性安全標準,嬰幼兒針織類服裝依據FZ/T 73025—2013《嬰幼兒針織服飾》。
新標準新增了兩個專業術語,“超短褲”和“熒光色”,“超短褲”是指一種褲長至大腿中部或以上的短褲,“熒光色”是指某些物質吸收某種波長的入射光后被激發并發出可見光時所呈現出的顏色。
對產品號型的規定增加了超出標準范圍的號型標注按標準規定的跳檔原則依次遞減或遞增。
內在質量包括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頂破強力、起球、水洗尺寸變化率、干洗尺寸變化率、水洗后扭曲率、洗液沾色程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拼接互染牢度,以及耐光、汗復合色牢度,洗后外觀質量等項目[1]。
4.1.1 纖維含量
新標準中纖維含量由于FZ/T 01053—2007《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標準已經廢止,取消了纖維含量的凈干含量要求,執行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
4.1.2 強制性安全指標
強制性安全指標包括甲醛含量、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這些基本指標遵循GB 18401—2010《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新標準還規定了兒童服裝還應符合GB 31701的相關規定。
4.1.3 色牢度
色牢度是指紡織品的顏色對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各種作用的抵抗力,紡織品經過皂洗、水浸、汗漬、摩擦、光照、干洗、光汗等,染料分子容易從紡織品上脫落導致對人體造成危害或紡織品褪色。
新標準中色牢度項目一個很大的變化是專門增加了對里料的考核,耐皂洗、耐水、耐汗漬變色/沾色不區分產品等級都必須達到3級,耐干摩擦色牢度達到3~4級,耐濕摩擦色牢度≥2~3級,深色可減低半級。面料部分,耐皂洗,以及耐水、耐汗漬色牢度項目保持著和舊標準相同的試驗方法和技術指標,耐摩擦色牢度項目檢測方法未變,耐濕摩擦色牢度項目一等品深色指標提高了半級,保持深色和淺色相差半級。耐光色牢度優等品深色、耐干洗色牢度優等品變色和沾色,以及耐光、汗復合色牢度(堿性)合格品新標準都比舊標準低半級。隨著印花工藝水平的提高,大多印花產品的色牢度能達到面料色牢度的要求,所以新標準中刪掉了對印(燙)花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的考核要求[2]。新標準中還明確指出本色及漂白產品不考核耐皂洗、耐水、耐汗漬、耐摩擦、耐干洗色牢度。具體見表1。
FZ/T 73020—2019中拼接互染色牢度的試驗方法變更為GB/T 31127—2014《紡織品 色牢度試驗 拼接互染色牢度》的方法A洗滌法,和FZ/T 73020—2012附錄A規定的拼接互染程度測試方法的主要差別在于洗滌劑的不同,GB/T 31127—2014洗滌法所采用的洗滌劑為不含熒光增白劑的ECE標準洗滌劑,FZ/T 73020—2012附錄A規定按GB/T3921—2008方法A(1)進行洗滌[3],所采用的洗滌劑為不含熒光增白劑的皂液。
新標準中增加了對洗液沾色程度指標的考核,這一指標僅考核面積占30%及以上的深色織物。這一指標和耐皂洗色牢度項目互為補充,按照GB/T 3921—2008中方法A(1)進行洗滌后,除了考核貼襯織物的沾色程度外,對于有些深色面料的染料分子未附著在貼襯織物上但溶于殘余皂液中,對殘余皂液通過比色管和未經洗滌且與試驗溫度相同的皂液為參照,在標準光源下用灰色樣卡評定沾色程度。
4.1.4 起球
新標準的檢驗方法同FZ/T 73020—2012一致,按GB/T 4802.1—2008《紡織品 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圓軌跡法》中E法檢測,按GSB 16—1523針織物起毛起球樣照評級。在指標要求上對合格品的起球技術要求提高了半級,合格品同一等品同樣都必須達到3級,優等品必須達到3~4級,同時也增加了免考核面料的種類,植絨類產品及蕾絲面料不考核起球項目,樓陳鈺[4]對起絨類針織休閑服裝的抗起球性能進行過測試,結果表明圓軌跡法參數D起球強度過大,參數E和F起球強度太小,與實際服用樣品的起球狀況相差甚遠,因此都不適合。
4.1.5 水洗(干洗)尺寸變化率和水洗后扭曲率
產品明示“只可手洗”的按照GB/T 8629—2017中A型洗衣機4N程序進行洗滌,洗滌劑選用“標準洗滌劑3”,產品明示不可水洗的按FZ/T 80007.3—2006規定采用常規干洗法進行洗滌。新標準還增加了對彈力織物的橫向以及褶皺產品的褶皺方向不僅不考核水洗尺寸變化率,同時也不考核干洗尺寸變化率。對于水洗尺寸變化率測量方法新標準取消了對裙類產品的規定,只分為上衣和褲子。干燥方法依然采用懸掛晾干的方式,測試結果按3件試樣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檢驗結果,如果同時存在收縮和倒漲,以相同情況的兩件試樣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檢驗結果。對于水洗后扭曲率項目增加了超短褲不參加考核,同時提高了上衣水洗后扭曲率的要求,新標準不再區分條格和素色,統一規定上衣的優等品≤4.0,一等品≤5.0,合格品≤6.0,洗滌與干燥方法同水洗尺寸變化率,測量以每件成衣扭斜程度最大的一邊測量,以3件服裝的水洗后扭曲率的平均值作為計算結果。

表1 新舊標準色牢度項目指標差異性對比

表2 新舊標準表面疵點項目指標差異性對比
4.1.6 洗后外觀
FZ/T 73020—2019洗后外觀項目不僅僅局限于水洗后外觀質量,同時還需要考核干洗后外觀質量,同時也增加了考核的技術要求,新增了整體無明顯變色,面料無破損,縫線無脫開,印(燙)花部位不允許開裂、起皮,附件不允許變形變色、破損,不允許有其他明顯影響外觀質量缺陷的規定。
4.1.7 頂破強力
頂破強力新標準依舊采用試驗方法標準GB/T19976—2005進行檢測,另外添加了抽條結構產品不考核頂破強力的規定。增加解釋了彈力織物是指含有彈性纖維的織物或羅紋織物。
對外觀的要求主要有4個方面,表面疵點、規格尺寸偏差、對稱部位尺寸差異和縫制要求。
表面疵點評定中色差,新標準提高了對優等品的技術要求,規定主料之間≥4~5級,主輔料之間≥4級,比FZ/T 73020—2012各提高了半級。如果是條格產品,考核其紋路歪斜,新標準規定優等品≤3.5%,一等品≤4.5%,合格品≤6.0%,優等品和一等品的指標也有所提高。表面疵點中余下指標縫紉曲折高低、縫紉油污線、油紗、油棉、止口反吐、熨燙變黃、變色、水漬亮光、變質、縫紉不平服、拉鏈不平服、不順直、丟工、錯工、缺件、破損性疵點基本與FZ/T 73020—2012標準保持一致。
規格尺寸偏差取消了對裙長的規定,對長度方向依舊以60cm為分界線對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對寬度方向以1/2胸圍、1/2腰圍為考核點。各指標的技術要求與FZ/T 73020—2012未有變化。
對稱部位尺寸差異以≤5cm、>5cm且≤15cm、>15cm且≤76cm、>76cm四檔對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作出了相應的規定,與FZ/T 73020—2012相較,對>76cm一等品的技術指標縮小到≤1.2cm。
FZ/T 73020—2019簡化了對縫制的規定,刪除了對縫邊寬度的要求。
修訂后的FZ/T 73020—2019《針織休閑服裝》標準除了對一些之前考核的項目指標的限值作出了調整,更根據目前的服裝類型和要求新增了超短褲、熒光色等專業術語,緊跟時代潮流,以防出現新興產品無標可依的尷尬局面,限制時尚的發展。此外,根據檢測水平的發展進步,增加了相關項目,例如洗液沾色程度等考核指標,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相關標準的空白。新標準的修訂更是休閑服裝生產廠家的福音,在指導其嚴控質量關上發揮著重大作用,有助于其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