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業一直致力于改善危險環境下的作業人員穿戴的防護服性能,然而這項工作并非輕而易舉。從事危險行業的專業人員會接觸到諸多化學、生物和易燃物等諸多危險品,且負重極大。但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許多種個人防護服(PPE)只能應對特定或有限的危險環境,安全服中仍有部分氣體,這都可能危害他們的生命和身體健康。針對這種情況,美國雷克蘭工業公司推出一款稱為派瑞朗(Pyrolon)的防護服,這是一種具有阻燃性的一次性二級個人防護服,可穿在一級阻燃防護服或化學/生物個人防護服外,提供化學毒性保護,還能提供除有害物質外的電弧閃光環境下的防護。
由于世界各國的標準存在差異,國際安全設備協會(ISEA)近期針對這類防護服制定出一新的標準,確定所謂“二級”一次性阻燃(FR)防護服的性能和標簽要求:二級防護服是指穿在一級防護服外的一次性個人防護服。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和ISEA聯合發布這一新標準,稱為ANSI/ISEA 203-2018。該標準適用范圍是職業環境中一次性阻燃服,其中所指環境不僅有火隱患,還有暴露于污染物中,如油脂、石油或焊接飛濺物等,這類污染物會附著在工作人員穿的一級阻燃服上。二級阻燃服常用于危險品制藥和試驗操作以及石油化學加工設備等。比如,石油鉆井和公用事業工人,他們常在多種化學和火焰相關的危險環境中作業,須穿這類防護服。然而個人防護服的阻燃設計并不能為他們防護化學污染物帶來的危害,而專為保護工人設計、預防碎屑或化學飛濺物危害的個人防護服事實上還具有易燃性。因此市場呼喚新型多功能的防護標準,也希望能有更全面防護功能的裝備。
美國雷克蘭工業公司表示,比較典型的一次性防護服是為防止化學污染而設計,主要用聚丙烯材料制成,這種配置的一次性用品在許多方面都具有成本效益,然而這兩種材料事實上具有易燃性。像聚丙烯這種質量既輕又透氣的纖維材料,適用于某種安全的工作環境,與永久性個人防護服相比成本更低,能有效防止污垢和塵垢附著,但并不適合永久性阻燃防護服的二級防護材料。永久性阻燃工作服常與一次性外套搭配使用,能保護永久性裝備免受化學污染。如果二級防護外套也不具有阻燃功能,那么穿上這類防護服在該環境中作業,工人將有嚴重受傷和灼傷的危險。
因此在危險工作環境中需要在一級阻燃防護服外再穿一次性的二級阻燃防護服,為工作人員提供更安全的防護,這些環境包括化工廠、危險材料修補、制藥加工、噴漆、油罐清洗、實驗室操作、石油化學加工、常規制造業、散裝化學品轉移和處理操作、常規維護以及危險材料清洗操作等。
一些權威機構包括美國環保局(EPA)、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監察局(OSHA)和美國交通部(DOT)規定的安全標準中都表明,過去的危險材料分類漸漸不適合未來的防護標準,原因是不斷出現的新材料和新環境,并且危險材料已有更多的分類:包括但不限于對任何人、動物或環境存在威脅的生物、化學或放射性材料。這些材料包括致癌物質、有毒藥物、刺激物、腐蝕劑,可能損害肝臟、眼睛、皮膚、黏膜的生物制劑以及易燃易爆材料等。


國際安全設備協會稱,業界早就認識到,工作環境中可能因相互競爭而忽視因此帶來的風險,很多時候,僅靠一件防護服是不能一應俱全地預防所有危險。火光或電弧危險的阻燃服,其設計若被石油、油漆或油脂等污染就可能失去防護功能。該領域專家也贊同這一點,ANSI發表的新標準聲明中稱,ISEA認可了有關一級阻燃服的種種標準,以保護工人不受明火灼傷。但業界還缺少一項多重危險工作環境中用作一部分整體防護外套的標準。
只有適應新環境的更全面的標準才可確保工人安全面對更復雜環境。因此新標準將涵蓋二級個人防護外套且不會降低一級防護服的性能。目前,一級防護服需求更高,也更貴。一次性個人防護服除了為工人提供二級安全防護外,也具備延長永久性個人防護服使用期。
由此看來,要重視防護服的穿搭方式,即適合該標準的二級一次性阻燃服必須穿在有阻燃保護作用的一級防護服外。這種防護服有多種搭配,比如連體工作服、褲子和夾克、圍裙和長袖以及密封服等。
(據美國高級紡織資源網近期資料https://advancedtextilessource.com/2019/12/16/making-protectiveapparel-sa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