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 錢亞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探究。這就對教師在課堂中發揮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開展了“學思交融”型復習課的嘗試與探索,以此來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學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通過抽取卡片編式、編題的游戲方式來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全程參與,通過設計“問題鏈”來對《分式》復習課進行整體架構。在復習知識點之余,對數學思想也進行了滲透,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具體案例如下:
“分式”在整個初中數學“數與式”的板塊中,既是“有理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式”學習內容的鞏固和延伸。新授課中,讓學生在自主編式、編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總結相關方法技巧,比如:分式運算要及時化簡,包括對分子、分母的“自約分”處理,化繁為簡。
數學活動一:小組合作,抽卡編式——溫故
師:從寫有a、a-1、a2-1、6 的卡片中任選兩張,放在分子、分母的位置上,你能組成哪些式子?組內交流,看一共收集到幾種結果,并思考如何避免重復和遺漏?
【設計意圖】讓學生發現:先確定分子或分母可以避免重復遺漏,體會“分類討論”思想。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思”,自己發現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提升思維能力。學生間相互傾聽并點評,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創新能力。
教師板書活動一結果,同時拋出問題鏈:
問題1:所得結果中,哪些是分式?何為分式?
問題2:分式和整式有什么區別嗎?
問題3:以所寫分式為例,談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問題4:以所寫分式為例,談分式值為0 的條件?
問題5:所寫的分式是最簡分式嗎?何為最簡分式?問題6:化簡分式的步驟叫什么? 依據又是什么?
問題7:分式的加減運算怎樣進行? 依據又是什么?
以上問題看似相互獨立,但都圍繞剛才的結果展開,也是貫穿整堂復習課的主線和重要線索,為后面的編題過程做好了鋪墊。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和“思”離不開教師的“導”。活動一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思”中進一步“學”,知識結構更加清晰,思維得到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