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市第一外國語學校 賈洋洋
個性化教育,主要是指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學習需求、學生發展特點等針對性制定的教育方式,是一種新式教學,充分展示了因材施教。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引進個性化教育,能夠保障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在玩中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學生身心素養,提升我國國民整體素質。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尊重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承認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學生在快樂中發展運動能力、鍛煉身體素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等,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個性化教育,是一種依照學生個體特點展開的針對性教育。據教育學實、心理學家等研究表明,個性化教育是最佳教育,只有教師依照學生之間的不同特質展開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同時,個性化教育下,學生主觀能動性被調動,學習熱情被激發,學習信心增強。在該種狀態下轉第受教育,學生創造思維、創新能力得到激發,推動了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化教育和其他教育方式不同,尊重學生之間的不同、尊重學生個性是其最大特點,通過個性化教育,滿足學生實際需求,所以,該種教育模式更能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個性化教育關鍵在于:師生之間互動、學生和教育資源的互動。個性化發展具備多個特性,其一,差異性。學生因先天遺傳與后天生長環境的不同,身心發展存在差異,在體育個性化教學中,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能夠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個體素質。其二,獨特性學生個體差異為教育前提,也為教育結果。個體差異客觀存在,如:性別差異、性格類型不同、認知能力不同、身體素質不同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因材施教,以共性為基礎,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其三,主體性,在個性化教育中,展現學生主體地位作為教育前提,展現了學生的主觀性能,促進了學生創造性發展。
作為外國語學校,本校與普通初中不同,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對于體育教學,學校也較為重視,體育課程所需要的各項設備配置齊全,師資力量充足且教師較為專業。并且,學校崇尚的是在玩中學,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得到發揮,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仍存在一定問題,影響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與參與積極性。
現階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主要問題為:體育課程死板,缺乏靈活度。即使教師盡可能引入游戲、趣味活動等,仍很難引發全部學生興趣,部分學生興趣不足,參與性較低,尤其是身體素質低、體育各方面不足、性格內向的學生,很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影響了體育整體教學質量。因為,學生主體地位不顯,影響了學生參與興趣。體育課程的開設,旨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等,而課程的多樣化與趣味性,卻忽視了學生主管性能發展,課程只能吸引部分學生,卻無法吸引全體學生,體育教學質量難以保障。
雖然,我國遵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多數家長與教師仍秉承考核語數外為主科,其余為副科的認知,甚至直接以中招考試的卷面分值劃分重要性,如此情況下,占分值最低的體育很少被重視,甚至對于這一科目存在鄙視心理,如:人們常用“你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嗎”?等話語表示一個人成績低下,這何嘗不是社會對體育教學的看不起。社會輿情影響下,學生自身也很難正確看待體育課,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體育教育質量相應受到影響。
面對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落實個性化教育,因材施教,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身心素養,甚至以此改善社會對體育的認知,實現高效體育教學。下文對個性化教育的實施展開探討。
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即使外國語學校整體教學方式處于領先,在教育模式上,也存在一定固化,教育重視偏向于文化課程,因此,轉變教育思想理念,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舉措。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為落實個性化教育,首先應改革教育思想,無論是體育教師自身還是其他教師、學校領導,思想上重視體育教學是第一步,為構建公平、創新、競爭的體育教學環境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應正確看到個性化教育,避免出現過于重視學生個性、忽視共性。最后,在個性化教學中,還應利用多媒體,構建多樣性體育教學,滿足各類學生的需求,保障學生全部參與到體育教學中。
首先,構建平等師生關系。初中體育教師應正確樹立師生觀,與學生交流并秉承民主與平等,主動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拉近師生距離,如此,方能充分了解學生具體情況,為個性化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其次,應保障教學內容合理。在安排體育活動時,教師應將學生年齡、體制、性別、性格等納入考慮范圍,依照教材特點、學生實況,采用相應的教育措施,激發學生熱情,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如: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應考慮到體育活動是否適合,是否在學生不過度運動的同時達到鍛煉效果,還應考慮學生喜好,保障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最后,根據學生特點,采用分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理解并尊重每名學生,不因其身體素質差而忽視,不因學生不合群而忽略,保證體育教學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個性化教育下,首先,應將課堂自主權交給學生。每個學生自我發展愿望、潛能不同,在體育課堂上,為提高全體學生參與積極性,應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條件,鼓勵學生依照自身興趣、特長、學習能力等挑選練習內容,獨立或者分組練習,發揮學生主觀意識,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習慣。其次,設置的教育目標應秉承開放性特點。學生個體性別、環境與遺傳存在差異,體育教師應因材施教,設置教育目標時,應展現層次性、階段性與發展性,根據學生特點制定最近發展區,保障學生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目標,如此,明確學生努力方向,保障學生達成教育目標,提高學生自信。
總之,社會在不斷發展,青少年的身體素質逐漸降低,肥胖率不斷增高,面對該種情況,學校應重視體育教學,改革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提高學生身心素養。對此,應積極落實個性化教育,改革教學思想理念與方式,創設輕松課堂教育環境,設置開放性課堂教學體系。如此,才能實現高效體育課堂,推動學生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