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客

我小學低年級時就讀于一所普通小學,班上有一位男生的父母是街邊做小買賣的,我經常看到他的父母在街邊叫罵,對,不是叫賣,而是叫罵。
罵臟話時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酣暢淋漓的快感,在我那位男同學的身上體現得極為明顯,他除了上課讀課文時能好好說話,其余時間說話都必須帶臟字,臟話對于他而言就像一個感嘆號似的,每句話必不可少。
也許是耳濡目染得多了,有一次我在家里,為了表達一種感嘆的語氣,竟然脫口而出一句臟話。我至今都記得我媽吃驚地望著我,半晌她才說:“你怎么能說出這么臟的話來?!”呸呸!她往地上啐了幾口,好像吃了什么不干凈的東西一樣。我媽沒罵我,也沒有給我“不能說臟話”之類的訓誡,但是那天,我的心里燃起了一種巨大的羞恥感,燒得我渾身滾燙。臟話真臟!我從此以后沒說過臟話,不是因為家長和老師不允許,而是我打心眼里覺得,說臟話是一件特別掉價,特別難堪的行為。
之所以想起這件事,是因為前不久有一個家長對我說,她家的孩子在學校總是違反課堂紀律,屢教不改。她打也打了,罵也罵了,真所謂黔驢技窮,無計可施了。我覺得這個結果再正常不過。
首先,孩子違反課堂紀律,不是靠打可以制止的。因為他就算暫時可以不違紀,也頂多是害怕你,而不是認同你。一旦有一天他可以抗打了,就會故伎重演,那么只會逼得你武力升級,最后親子關系破裂,家長失控,孩子叛逆。其次,孩子會模仿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家長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孩子也會,所以他現在只是違反課堂紀律,以后就會開始打架斗毆,麻煩不斷。
我問那位家長,平時除了打,您有沒有給他講過道理呢?她說講了啊!我每天送他上學時都千叮嚀萬囑咐,今天別惹禍啊!今天別惹禍!媽媽上班特別忙,沒時間總去學校解決你的問題。你就老老實實上課,認認真真聽講,作業按時完成……我說您這不是講道理。“嗯?為什么呢?”家長問我。我給她講了這樣一個事:我曾經在公園里看到一個老師帶著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春游,其中一個男孩顯然非常調皮,永遠不在隊伍里,到處亂跑。老師就蹲在他面前,拉著他的手說:“寶寶,公園里人特別多,你這樣跑來跑去,老師一會就找不到你了,你也回不了幼兒園,回不了家了,你看班上有20多個小朋友,老師卻只有兩只眼睛,怕看不到你,所以你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好嗎?你一定要緊緊拉著沫沫(他前面的小朋友)的小手,好嗎?”小男孩點點頭,緊緊地拉上了沫沫的手,我觀察了一下,后來那個小男孩還是蹦蹦跳跳的,但是他卻始終沒有松開沫沫的手,而且一直堅持走在隊伍里。
為什么老師的幾句話會有奇效呢?第一,她沒有訓斥孩子,而是蹲下來,溫柔地和他講話,這樣,至少讓孩子能聽得進去。第二,她強調了為什么要遵守紀律,因為小朋友太多,老師顧不過來容易出危險。最后,她才提出為了避免這種危險,他應該怎樣做。講道理不等于提要求,也不是威脅恐嚇,重點是要取得對方的認同。
任何一個人,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只會相信他骨子里認同的事。如果他不認同你說的話,他就不可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如果他認同你說的話,那么不用要求,他自會嚴于律己。出來春游,不守紀律,容易出危險,更容易走丟,孩子也害怕走丟,不想回不了家,所以他是可以認同這個道理的,他自然就會按照老師要求的去做。但是上課不能違反紀律,因為不能給上班的媽媽惹麻煩,這個邏輯,孩子認同嗎?
好好學習,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養活自己,這個觀點,孩子接受嗎?忘了寫作業,就別吃飯,因為你沒忘了吃飯,卻忘了寫作業,這個因果關系,孩子信服嗎?很多家長講道理,講出了一堆神邏輯,口舌廢了不少,卻不知和當時發生的那件事有什么關系。
比如上課違紀。與其告訴他不能違紀,不如給他講講上課為什么要守紀律。首先,班上這么多同學,任何一個人違反紀律都會影響到老師講課,老師一次次中斷講課,當堂課的知識就講不完,同學們學到的東西就少。第二,違反紀律,就不能保證自己專心聽講,不聽講,老師講的東西都沒學會,回家完成作業就困難,考試成績就不好。第三,學生在下面坐著,老師在講臺上站著;學生在下面聽著,老師在前面滔滔不絕地說著。老師非常辛苦,老師這么辛苦就是為了讓學生多學一些知識,如果學生在下面說話,搗亂,是對老師極大的不尊重!如果你不尊重老師,就不可能在學校里學到任何東西。
我上初中的時候,班主任給我們提了一個要求,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同學們聽課的時候,不能把兩臂抱在胸前,因為這個姿勢近乎于審視,對老師極為不尊重。”我自己還悄悄地體驗了一下,的確如此。從那以后,我非常注重自己的坐姿,即使不是正襟危坐,也至少保持一種恭敬的態度,因為我懂得了,一個人的姿勢狀態也能體現出對別人的尊重。很多事不需要別人要求,當你懂得了,自然就自律了。
孩子違反紀律,我們還可以打感情牌,甚至是表揚他一下。你在家里可以幫媽媽做事,能體諒媽媽的辛苦,在學校也一樣啊,你也要體諒老師的辛苦,你不需要幫老師做事,只要你兩只眼睛認真地望著老師,老師就會很滿足了。媽媽覺得你最近長大了,你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像個大哥哥一樣,會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媽媽覺得特別欣慰。你在學校也一樣,雖然同學們和你一樣大,但是你們也可以互相照顧,上課有人說話,互相提醒一下,老師留了什么作業,互相督促一下,很多同學都會是一輩子的朋友呢!
經常對孩子說這些話,然后看看孩子的表現,他會越來越喜歡學校,越來越喜歡同學和老師,他會懂得要好,會開始有責任感,他會開始給自己提要求,慢慢變得自律。
一個孩子的自律從哪里來?從他開始愛這個世界;從他開始喜歡自己;從他開始認同一件事正確的打開方式。他的自律就從心底油然升起了。教育和教訓都屬于他律,他律可以規范孩子的行為,但不長久。
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自律,當他有正能量的三觀,當他懂得自尊自愛,當他了解這個世界順理成章的運作方式,他自然而然就會自律。所以,奉勸家長,尤其是孩子已經步入少年的家長,不要總是用鎮壓、說服的方式去規范孩子的言行。多給他們講一些最淳樸、最本質、最深刻的道理,慢慢取得孩子的認同,培養他的自信和自尊,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船到橋頭自然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