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越,譚玉靜,王 麟
(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纖維檢驗所,上海200040)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某些新材料、新技術在紡織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且逐步形成了以新材料為主導的功能性紡織品。由于人們對穿著的要求早已不是局限于遮寒蔽體和時尚美觀,而是要求服飾或家紡面料具有較好的功能性(如防護性、舒適性、保健性等),從而促進了功能性紡織品的大力發展。據2017年統計情況分析,世界范圍內的功能性紡織品銷售額達到500億美元/年,而我國功能性紡織品的銷售額約為500 億元/年。預估未來功能性紡織品的市場銷售額每年還將以3.8%的速度增長,市場發展前景引人關注[1]。
關于功能性紡織品的定義,人們通常將除了一般具備的遮體、保暖、防護等作用之外的功能紡織品稱之為功能性紡織品。更嚴格地來說,所謂的功能性紡織品,是指借助某些特殊的物理或化學方式處理而被賦予了一些特殊功能的紡織品[2]。一般科研人員偏向后一種定義理解,即需要將產品結合實際應用方式才能科學地做出界定。
企業在制定功能性紡織品開發策略時,必然會涉及到市場需求情況、市場供給情況、企業設計及生產成本等多種因素。根據市場調節機制,需求量的上升,直接影響供給量(即生產量)的提升,進而達到新的市場供需平衡。其中,需求方指有意愿購買的消費者,供給方指生產功能性紡織品的品牌商或生產加工單位。需求方增加,說明消費者為功能性紡織品買單的意愿增加;供給方增加,說明這些品牌商或生產廠家看好功能性紡織品的潛在市場價值,認為能從中獲取其預先估算的利潤,使其擴大生產產能的意愿增加。根據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產品研發價值分析,同時結合市場調查發現,具有抗菌除臭、吸濕排汗、醫用保健類的功能性紡織品名列前三甲,而具有抗靜電、抗紫外、吸濕發熱功能的紡織品緊隨其后。
我國對功能性紡織品的分類主要分防護型、舒適型和保健型三大類(詳見表1)。其中,保健型紡織品近兩年非常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主要是因為人們為自身健康買單的意愿在不斷增強,從而帶動了保健型紡織品的快速發展,甚至也帶動了其他功能性紡織品的銷售不斷增加,使得功能性紡織品成為了商家眼中的“香餑餑”。這三類功能性紡織品主要涉及的產品有抗菌除臭襪、負離子紡織品、醫用類護理產品等。其中:防護型紡織品除了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抗紫外線、防蚊等特殊性能外,其余防護類紡織品主要用于專業用防護服裝上,如防靜電服裝、防電磁屏蔽服裝等特殊領域用的服裝;舒適型紡織品的涵蓋面較廣,如運動服裝、保暖性服裝、床上用品、車用紡織品等。

表1 功能性紡織品的常見分類
對于具備法定資質的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行業權威實驗室和擁有專利技術的生產廠商而言,由新工藝、新材料設計出來的功能性紡織品是否具有其聲稱的功能性價值,如何來證明其功能性,以防假冒偽劣商品以次充好擾亂市場秩序,又能保護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成為相關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研究人員面臨的最大挑戰。在市場的急切召喚下,功能性紡織品性能的評價方法制、修訂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涉及紡織品的性能評價方法、產品標準和國家標準約74項,行業標準約40項(此統計暫不含團體標準及地方標準)。雖然,中國在功能性紡織品的設計和開發上暫未擠進世界前列,但在性能評價方法的標準化領域已有所成就,并在該專業領域一直奮力耕耘著。表2~4梳理羅列了常用的功能性紡織品的性能評價方法標準。

表2 保健型紡織品相關產品標準和性能評價方法

表3 防護型紡織品相關產品標準和性能評價方法

表4 舒適型紡織品相關產品標準和性能評價方法
隨著功能性紡織品的暢銷,研究人員在探索功能性紡織品時常常更加關注產品功能的實現,而忽視了其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的安全隱患[3]。這種現象同樣體現在一些功能性紡織品的產品標準或性能評價方法上,即只關注了紡織品功能性方面的測試和評價,而忽略了其產品耐用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評估[4]。一般常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交付給消費者的最終產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功能性效果的表現及使用一段時間或洗滌后其功能性效果的表現、使用過程中是否對人體存在安全方面的隱患等一系列問題,幾乎無生產企業主動告知消費者。因此,建議今后在相關標準的制、修訂過程中,應對這些問題進行重點關注。
(2)部分功能性紡織品在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化學助劑,對這些助劑可能產生的環境安全問題也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5]。例如:部分阻燃整理劑經研究證明易引發人體相關疾病;對抗菌類的紡織品的研發,最初是以抑制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細菌而保留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細菌為目的,但在實際應用上,部分抗菌產品同時抑制了有益菌,使得該類產品的應用價值大幅度降低。
(3)在功能性紡織品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以及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等方面,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綜合上述分析,為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功能性紡織品的需求以及建立和諧安全的社會環境,應盡早建立和制定生產過程中的相關管理標準和體系。中國功能性紡織品領域的研究正在蓬勃發展,與之相匹配的性能評價方法和管理體系理應同步匹配,但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世界的舞臺上能夠看到更多來自中國功能性紡織品的相關標準,傾聽更多來自中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