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雪,高發瑞,王秋云,周玉彩,周紅梅,王春蘭,黃信誠*
(1.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山東 濟南 250000;2.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寧 272000)
2019年濟寧市水稻總面積4.58萬hm2。其中魚臺縣2.34萬hm2,任城區1.53萬hm2,嘉祥縣5666.67hm2,微山縣733.33hm2,金鄉縣866.67hm2。其中直播稻面積1.67萬hm2以上。

品種名 種植面積(萬畝)產量(kg/667m2) 品種表現津稻263 3 630 抗病、米優早粳1號 13 620 抗病,早熟潤農4號 7 600 早熟潤農11 14 590 早熟、適合直播圣稻18 12 680 抗倒、抗病、金粳818 3 560 米優獲稻008 6 550 米優、抗病不好徐稻9 6 630 抗病、抗倒伏、米好津稻372 2 600 抗病好、米質一般
(1)常規育秧人工插秧
面積:1.68萬hm2。主推品種:津稻263、圣稻18、徐稻9號;搭配品種:潤農11號。
(2)塑盤育秧機械插秧
面積:8800 hm2。主推品種:徐稻9號,金粳818;搭配品種:潤農4號。
(3)直播稻
面積:1.42萬hm2。主推品種:早粳1號、徐稻9號、津稻372;搭配品種:潤農11。
分析:①通過對品種種植面積的統計分析,抗病差、不抗稻瘟病的品質差和產量高的品種不被農民認可,如淮稻11和寧粳4號;米質優良、抗病抗倒較好的獲稻008、徐稻9號上升較快。②種植方式可以看出,直播稻面積上升較快,機械插秧面積明顯下降,。
(1)新品種方面,通過挖掘過去的優質品種資源、引進國內外現有的優質特種米品種,圍繞優質食味米、功能藥膳米等市場開發效益較好的稻米,選育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2-3個。2019年重點推廣了金粳818、徐稻9號、早粳1號、圣稻18、潤農11號新品種。
(2)合理科學施肥。①有機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相結合,優質腐熟農家肥施用量逐步提高到1500~2000kg/667m2,商品有機肥施用量逐步提高到100~200kg/667m2。②努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系統。③科學實施小麥秸稈還田。④推廣土壤肥料新技術,如:施用新型包膜緩控釋肥、套餐施肥、生物肥等。水稻減氮技術推廣方面,2019年與山東農業大學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廣示范水稻減氮技術,魚臺縣示范面積達到1.87萬hm2,推廣面積達到了85%以上。任城區示范面積8066.67hm2,示范效果明顯,減少了農民氮肥投入和勞動力投入,降低了面源污染,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明顯。
(3)機收面積進一步擴大,2019年水稻機械化收獲面積達到3.5萬hm2,占全市水稻面積的76%。
(4)2019年通過性誘劑、香根草、生物農藥技術,推廣水稻減藥技術,面積為346.67hm2,水稻全生育期減少了兩遍農藥施用,減少了農民投入和農藥使用,降低了稻谷中農藥殘留,增加了稻農收入,生態、環保和社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由于各級領導重視,技術指導落實到位。2019年濟寧水稻病蟲危害輕,防治及時,確保了水稻豐收。
(1)稻瘟病:根據任城區、魚臺縣田間調查,2019年水稻稻瘟病輕度發生。
(2)稻飛虱:根據任城區、魚臺縣植保部門田間調查,2019年濟寧地區稻飛虱發生一般,由于管理水平不同,地塊間發生各異,個別地塊發生偏重。8月中旬調查,稻飛虱的種類以白背飛虱為主,褐飛虱次之,沒有短翅型雌蟲發生。
(3)稻縱卷葉螟:任城區和魚臺縣植保站測報,500頭以下田塊占47%,500~1000頭的田塊占23.3.5%,蛾量1000頭/667m2以上的田塊占5.6%,最高1500頭;8月10日解剖捕蛾:四級蛾占18.2%,三級蛾占72.7%,二級蛾占6.2.1%,多為外地蛾。
目前稻谷收購價2.20~2.30元/kg,較去年同期下降0.3元/kg。據調查核算濟寧市稻谷投入成本、收益如下:
(1)稻種,用量為5kg/667m2,計35元;與去年基本持平。
(2)化肥,復合肥、尿素等90kg,計220元;比去年高。
(3)農藥費:計120元;比往年高。
(4)租賃作業費,包括耕地耙地、機械插秧、收獲等,計90元;
(5)其他:排灌(水)費、燃油動力、材料、機械管道修理維護等費用計80元。
(6)土地租金費用,水稻一季分攤平均在450元(流轉一畝費用900元之間,稻麥兩季)。
以上幾項合計,水稻投入在995元/667m2,2019年產620kg/667m2,由于后期光照充足,產量增加較去年增加20kg。水稻的銷售收入大約在1271元/667m2,純收益在276元/667m2,較去年434元減少158元。原因是稻谷價格下跌,用工價格上升。
原因分析:濟寧市民對優質大米需求旺盛,在各大商超,名牌優質大米在每1kg銷售價格都在8元以上,而濟寧大米每1kg僅為4元錢左右。另外,稻谷市場疲軟,旱直播由于米質差,稻谷價格每1kg僅為1.84元,并且有價無市。市場上缺乏叫得響的優質大米品牌。
據統計,全市水稻農業機械合作社、農業科技公司有79家,發展較好的有濟寧市兩河家庭農場、山東登海潤農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強健農機合作社、魚臺縣豐谷米業、中農墾-山東美晶米業有限公司、濟寧任城區綠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經營品種逐漸由原來的普通品種向優質米品種轉變,如津稻818、徐稻9號等。
全進一步整合重組縣內加工企業資源,規范優質米加工經營秩序,進一步做強做大稻米加工業。一是參照國際、國家優質稻米加工標準,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濟寧市優質稻米加工標準,并在質監局注冊,逐步在加工企業中實行。二是加強政策引導扶持,促進全縣加工設備更新換代。電子商務在優質米銷售方面已經起步。稻米深加工方面,也在強化稻米的多元應用,延長米制品的多元開發,提升大米的綜合效益。大米淀粉糖項目、方便快食米飯生產項目和米糠和碎米健康食品深加工等項目的建設實施,都將延伸水稻產業鏈,大幅度推進濟寧地區優質稻米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為把魚臺大米更進一步發揚光大,充分發揮其優越性,中共魚臺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大力弘揚稻改精神,再造魚臺大米輝煌,以“生態、綠色、營養、健康”的贊新發展思路,陸續出臺了了《魚臺縣綠色稻米產業發展規劃》,以《2017年魚臺縣綠色稻米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實施“統一供種、統一育秧、統一管理、統一訂單收購、統一品牌銷售”五統一的發展戰略,2019年魚臺縣人民政府財政支持3700余萬元進行扶持,建立了6666.67hm2綠色優質稻米生產示范基地,推進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優選出金粳818、圣稻18兩個米質好、收益高的優質水稻新品種示范推廣種植;水稻生產從育苗、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到收獲、加工等過程全部按照綠色稻米標準化技術規程實施。縣農業局抽調農技、植保、土肥等技術專家深入基地指導生產,為基地稻米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基地綠色稻米通過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和農藥減量控施技術,減少了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了農民投入,降低了面源污染和稻米農藥殘留,增加了農民收入,受到了農民歡迎,取得很好效果。基地內安裝了50多臺監控設備,對水稻生產全過程實時監控,確保項目實施。
充分利用魚臺縣優質稻米的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稻米銷售網絡,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在省內外大中城市建立批發銷售網絡,擴大營銷隊伍,對超市和專賣店實行統一配送,使魚臺大米真正走出去。積極開展“魚臺大米”品牌的宣傳推介,聘請高水平專家進行包裝策劃,通過主流媒體、國家級、省級農交會等積極宣傳推介“魚臺大米”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這一金色名片,努力提高其知名度。
充分利用優質稻米的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稻米銷售網絡,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在省內外大中城市建立批發銷售網絡,擴大營銷隊伍,對超市和專賣店實行統一配送,使魚臺大米真正走出去。積極開展“魚臺大米”品牌的宣傳推介,聘請高水平專家進行包裝策劃,通過主流媒體、國家級、省級農交會等積極宣傳推介“魚臺大米”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這一金色名片,努力提高其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