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宇
(廊坊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河北 廊坊 065000)
花生在廊坊市種植歷史悠久,是居民生活的主要食用油原料。花生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流域的永清縣、固安縣、霸州市、安次區等地。近年全市花生種植面積約每年6666.67余hm2,年總產達2萬余t。花生的種植是本市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花生生產在促進本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2018年統計數字,廊坊市花生種植面積達8580hm2,總產2.36萬t。其中花生生產大縣永清縣3146.67hm2、固安縣1366.67hm2,霸州市1473.33hm2、安次區1053.33hm2,占全市油料作物總面積的82.1%;四縣花生總產量分別為0.83萬t、0.41萬t、0.46萬t和0.24萬t,總產占全市油料作物總產量的82.2%。
由于本市花生生產中存在著品種比較陳舊、肥料施用過量不當、管理比較粗放等種植管理技術不規范的問題,單產水平普遍偏低,以2018年為例,全市花生平均產僅183.4kg/667m2,不足200kg/667m2。據調查,目前廊坊市花生品種以冀油4號、魯花18等普通型花生品種為主,缺乏人們急切消費的、市場需求量大的高油酸類的優質花生品種和豐產技術。
高油酸花生與傳統花生相比,營養價值高,更有益于人體健康,即油酸含量高,是高油酸花生油的原料。能夠起到降低身體內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壓、降低血脂。而且能夠潤腸通便,對于腸道干燥導致的便秘現象有輔助治療功效。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國家戰略布局,北三縣融入北京副中心建設及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推進,對我市花生生產特別是高油酸花生生產帶來新的挑戰和新的契機。因此,未來我市花生生產要圍繞京津廣大居民消費需求,合理規劃,在現有種植基礎上,積極引進示范優質高油酸花生豐產品種及配套技術,并使之大力推廣應用,不斷提高本市花生生產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廊坊市農業技術推廣站2019年在花生種植大縣固安、永清兩縣分別引進了冀花11號、冀花16號、冀花18號三個高油酸花生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種植,示范面積共計2hm2。三個花生品種采用統一種種植統一管理,即在4月22日地膜覆蓋播種,平均穴數為7246.4穴/667m2,9月5日統一收獲。在花生成熟期,經市站組織技術人員對示范田進行田間多點隨機取樣測產,這三個花生品種平均產均超400kg/667m2,產量最高的是冀花16號,平均產高達571.96kg/667m2,是全市花生單產水平的2.4~3倍,具體數值如下表:

2019年廊坊技術推廣站高油酸花生品種引進示范情況表
根據2019年高油酸花生引進試驗示范情況,結合近年本市花生生產實際,初步總結出本市高油酸花生豐產栽培的幾點技術建議:
在本市花生生產中春播地塊宜選擇冀花16號、冀花19號、花育917等大果品種。夏播種植宜選擇冀花18號、冀花13號、冀花11號等中小果品種。
一是適期播種。一般本市花生為5月中上旬播種,露地大花生種植應5cm地溫穩定在19℃以上、小花生種植穩定在17℃以上,持續五天;春播覆膜種植一般在4月底5月初播種,夏播種植一般不晚于6月20日。二是適量播種。春播雙粒1.0~1.1萬穴/667m2,春播單粒1.4~1.5萬穴/667m2;夏播雙粒1.1~1.2萬穴/667m2,夏播單粒1.6萬~2.1萬穴/667m2。三要做好藥劑拌種。播種前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拌種,防治根腐病、莖腐病、冠腐病等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四要防雜保純。播種更換品種時,要及時徹底清機,嚴防混雜。
以基肥為主,適量追肥,盡量減少化肥的施用,增施有機肥為原則,有機肥與無機肥相混用、速效肥與緩釋肥混用,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功能肥。
足墑播種,幼苗期一般不澆水。保障開花下針期和結莢期兩次關鍵水。生長后期(飽果期)遇旱應及時小水潤灌。
花生生長中期,雨多墑好,當株高度到35cm左右、群體較大、存在倒伏趨勢的時候,可在葉片表面噴施定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延緩生長從而保證順利發育。選擇上午10時前或下午15時后噴施。
早防早治,可使用綠僵菌、白僵菌、阿維菌素等生物制劑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可使用高效低毒殺菌劑防治葉斑病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