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平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萬密齋醫院,湖北 羅田)
剖宮產是重要的分娩方式,其可以解決難產、一些產科合并癥等方面的問題,對于挽救產婦以及圍產兒的生命,促進他們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剖宮產技術日趨成熟,也有越來越多的產婦通過剖宮產方式進行分娩[1]。但是由于剖宮產手術具有較大創傷性,產婦產后會產生較多疼痛不適,并增加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且相比于自然分娩的產婦,剖宮產產婦產后需要更長時間恢復機體。這些不但增加了產婦身體上的痛苦,同時也加重產婦的心理負擔,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態[2]。為此,十分有必要加強對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護理,以此提升產婦的身心舒適度。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討了舒適護理應用于剖宮產產婦中的效果。
將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剖宮產產婦共計80 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均為足月分娩。分組如下:(1)對照組共有產婦40 例,年齡最大的產婦為41 歲,年齡最小的產婦為21 歲,平均年齡值為(27.94±2.53)歲;孕周最長的為41 周,最短的為37 周,平均孕周為(39.50±0.78)周;其中初產婦共有25 例,經產婦共有15 例。(2)研究組共有產婦40 例,年齡最大的產婦為40 歲,年齡最小的產婦為22 歲,平均年齡值為(27.83±2.64)歲;孕周最長的為42 周,最短的為37 周,平均孕周為(39.52±0.80)周;其中初產婦共有27 例,經產婦共有13 例。兩組產婦以上各項一般資料差異均很小,可對照研究價值較高。
對照組產婦僅接受剖宮產相關的常規性護理,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舒適護理
在產婦接受剖宮產之前,護理人員通過和患者接觸的機會,向其進行剖宮產知識的宣教,解答產婦的疑問,解除其對手術安全性等方面的顧慮[3]。讓產婦對剖宮產的方法、流程、術中配合要點、安全性等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從而使其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緩解。另外指導產婦可以通過深呼吸、聽輕松的音樂等轉移注意力[4]。與產婦交流的過程中應當態度真誠,充滿耐心,讓產婦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增強產婦信心,提升其依從性[5]。
1.2.2 術中舒適護理
術中將手術室的溫濕度調整在比較舒適且適宜開展手術的狀態。指導產婦處于適宜的手術體位,并幫助其進行適當調整,使其術中盡量舒適。護理人員和麻醉醫生密切配合,保證麻醉的順利安全。加強產婦麻醉后、手術過程中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的監測,如果產婦有口唇干燥情況,可以用棉簽蘸水幫其保持口唇濕潤狀態[6]。對于術后有饑餓感的產婦,可以適當靜滴葡萄糖,補充產婦體能,提升手術耐受性。
1.2.3 術后舒適護理
術后搬動產婦應當動作輕柔,保護好手術切口以及各種引流管,保證輸液通暢。將產婦安全送回病房之后進行心電監護,并且告知產婦及家屬一些相關的產后注意事項。鼓勵產婦與新生兒早接觸、早吮吸,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率的提升[7]。對于產婦陰道出血情況也應當密切觀察,對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保證產婦的安全[8]。
主要統計對比兩組產婦的以下兩項指標:(1)兩組護理前后的情緒狀態: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進行評價,得分越高,則產婦的不良情緒越重。(2)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對產婦開展問卷調查,問卷采取百分制評分法,分為特別滿意(≥90 分)、比較滿意(70-89 分)、不滿意(<70 分)三個等級。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工具使用SPSS18.0 軟件,其中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s),檢驗方式為t檢驗,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 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均衡,均P>0.05,護理后研究組兩項評分均更低,組間比較,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情緒狀態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情緒狀態對比[(±s)/分]
組別 例數(n) SAS 評分 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40 51.2±5.8 31.2±2.4 50.8±6.3 32.0±2.4對照組 40 51.7±5.4 40.6±3.8 51.0±5.7 40.3±2.9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近年來,我國醫療事業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也越來越重視臨床護理,臨床護理質量的好壞成為了評價一個醫院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在“以人為本”護理理念的指導下,舒適護理應運而生[9]。該護理模式充分考慮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護理需求,更注重提升患者身心雙方面的舒適度。本研究通過在剖宮產產婦中開展舒適護理,使得產婦的不良情緒得到顯著改善,這對于提升產婦的依從性,促進產婦產后恢復,降低產后抑郁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產婦及家屬對該項護理模式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和認可,從而有效提升了對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護理質量[10]。實踐證明,該護理模式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