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麗
“互聯網+”時代對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從業人員的知識、能力、素質都提出了新要求,更是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從專業課程設置上進行改革和調整,以滿足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探索了 “互聯網+”時代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改革的迫切原因和改革措施,以期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支撐。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廣泛應用,國際經濟與貿易的交易形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電子商務迅速發展,跨境電商更是如火如荼的快速成長。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應用,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不斷涌現,跨境電子商務成交額更是增長迅速,數據顯示,2014年-2019年我國電商出口總額增長了近3倍,僅2019年早期數據統計,中國電商出口銷售總額就達到2347億美元,占全球電商銷量的14%,海外消費者在線上每消費7美元,就有1美元買的是中國產品,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的營業總額更是有望突破12萬億。“互聯網+”時代,國際貿易成本極大降低,國際貿易的開展愈加便利,對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互聯網+”時代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一)“互聯網+”時代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知識需求
調研顯示,外貿企業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的從業人員滿意度不高,特別是電子商務應用能力的滿意度尚不足百分之二十,普遍認為嚴重缺乏高級電子商務知識結構的人才。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專業是融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管理學、法學和現代物流等于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
(二)“互聯網+”時代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能力需求
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顯示,市場需要的是既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管理、法律和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及基礎知識,又具有利用網絡開展商務活動的能力和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現代物流方法改善企業管理方法,能夠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電子商務高級專門人才,需要從業人員不僅掌握扎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熟悉國際市場營銷、報關報檢單證處理等技能,還要懂得國際貿易規則,掌握國際交往禮儀,具有較好的網絡營銷、商務談判和較強的語言能力。
(三)“互聯網+”時代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素質需求
“互聯網+”時代,貿易交往迅速,信息量大,競爭日益激烈,這就要求從業人員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不僅要具有傳統的職業操守,更要具有面對眾多國際客戶的營銷素質。在虛擬交往中,待人接物須有理有利有節,誠信交易,守時守約,不依靠虛假信息獲得優質好評,而是本著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原則坦誠交往。
(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變化
鑒于“互聯網+”時代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適當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人才培養目標應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畢業要求方面,更應明確列明畢業生應具備的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有哪些。而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支撐畢業要求,就必然要求課程設置與之相適應。
二、“互聯網+”時代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設置的不足
縱觀目前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總體上存在以下不足。
(一)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該是側重于實踐性和操作能力的專業,在課程設置中,過度強調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學分比例不合理。縱然有些學校設置了實踐與實驗環節,但是依舊嚴重依賴理論教學,只是將理論知識通過題目或者軟件形式進行回顧與練習,缺少學生真正的動手操作,更缺少實踐環境,阻礙了實踐教學的效果。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計劃中,課程設置多為理論課,難以滿足學生實際操作的需要,學校和社會提供給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和演練的空間有限,因此很多學生畢業后眼高手低,理論知識頭頭是道,但是操作能力一問三不知。
(二)教學內容陳舊
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所使用的教材,依舊以理論教學為主,內容更新速度較慢,難以將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引入其中,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工作之時,總有一種學的東西用不上的感覺。目前大多數的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注重傳統理論知識的講授和科研工作的開展,對于新時期電子商務知識講授有限,學生掌握的跨境電商理論知識不足,這也在實際操作中明顯的體現出來。
(三)教學方法傳統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學工作,依舊以課堂講授為主,缺少生動的案例分析,即便是采用案例,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材中的案例,教師缺少實際工作經驗,導致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實踐教學也主要依賴于各種軟件,學生缺少真正的模擬情景,實踐教學仿佛在做作業、回答問題。跨境電商的實踐操作,應該與現實經濟結合起來,學生需要深入企業,了解跨境電商的運營和操作,即便沒有實地操作的條件,也應該配備具有跨境電商工作經驗的教師,言傳身教,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掌握跨境電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
(四)學科前沿涉獵少
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前沿發展,電子商務的現實發展情況,缺少前沿的經驗介紹和理論拓展。尤其是省屬高等院校,缺乏學術氛圍,講座、學術研討開展較少,使得學生的學習局限于書本,對于學生拓展思維,拓寬視野十分不利。
(五)英語課程、方向課學分不足
國際經濟與貿易與其他經濟類專業不同,未來所要從事的是國際經貿往來,需要學生有著較高的外語水平。因此,除了大學期間開設的大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開設專業英語、商務英語等課程,適當開設英語四、六級選課學分,以推動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為滿足多方位需求,可以將本專業開設不同的方向,對商務英語、貿易實務、貿易理論與規則、國際市場營銷等方向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向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