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迪 王永照


摘 要: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和供給符合新時代經濟發展各類人才的新使命,山東省是高等教育大省,民辦高校數量最多。通過分析山東省本科層次和專業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從微觀和宏觀等不同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推動山東省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優化。
關鍵詞:山東省;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經歷了2002年以前的精英教育,2002年到2018年的大眾化教育,2019年起普及化教育三個階段。民辦高校作為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發展并開始走向成熟,滿足了社會教育多樣化的需求,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本專科不同層次的高素質人才。2020年山東省民辦高校40所,其中民辦本科高校26所(含獨立學院10所,職業本科院校3所),民辦專科高校14所,民辦高校數量和在校生規模都位列全國第一。山東省無論是從發展規模角度還是辦學層次方面,都已經成為民辦高等教育大省。按照國家政策指引,山東省民辦高校應注重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切實做到這一點,民辦高校必須將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優化,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進而才能培養出適用地方經濟發展的各類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這一專有名詞在我國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于9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國際上開始探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也將人才培養模式納入重要議題。人才培養模式是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總和,需要在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的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展開教學和人才培養。山東省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選擇與優化,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及高等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能力至關重要。因此,研究現階段山東省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各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完善提出建議,必將有力地推動山東省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優化進程。
二、山東省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我國教育界關于高校的分類,主要有三分法和四分法兩種。影響較大的三分法是潘懋元教授提出的,根據人才培養類型和層次,將我國高校分為三種:研究型大學、多科性或單科性專業型大學(應用型大學)和職業技術型專科學校。四分法影響較大的是陳厚豐博士,依據履行社會職能的產出比重,將高校分為四種:研究型、教學科研型、教學型和應用型。山東省40所民辦高校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基本都圍繞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型三個方向展開。部分民辦高校只明確了上述三個人才培養方向的其一,也有部分民辦高校人才培養定位中包括了上述三個方向的兩個或三個。山東省民辦高校人才培養定位的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科層次的10所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6所定位于應用型,3所定位為應用型、技術技能型,1所定位為技術技能型、復合型、應用型。100%的獨立學院都將人才培養定位為應用型,30%的獨立學院兼具兩種定位方向,10%的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定位涵蓋三個方向。山東省非獨立學院的16所民辦本科高校中,有9所定位于單一類型(其中7所應用型,2所技術技能型),有6所定位了兩種培養目標類型,有1所定位了三種類型。山東省26所本科層次的民辦高校,定位為應用型的占比92.3%。山東省專科層次的14所民辦高校有10所定位為技術技能型,有3所定位為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兩種類型,有1所定位為應用型。可以看出,山東省14所專科層次的民辦高校,定位為技術技能型的占比為92.9%。由以上數據可知,山東省本科層次的民辦高校根據辦學定位,傾向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專科層次的民辦高校多采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三、山東省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山東省民辦高校要實現長遠發展,更應將培養人才作為重中之重。總體而言,山東省本科層次和專科層次的民辦高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較為合理,但是具體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山東省本科層次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山東省本科層次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可以從高校宏觀層面和培養過程微觀層面兩個角度剖析。從高校宏觀層面看,山東省各民辦本科高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總體目標明確,但是培養定位趨于同質化,個性特征不突出,且專業應用型基本要求差異不大,如很多都是培養適應地區經濟發展或市場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部分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只是停留在應用型表面,沒有與之相對接的具體人才培養模式分解或具體培養過程分解。從培養過程微觀層面看,專業和課程設置一定程度上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相偏離,沒有實時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更新專業和課程;教學過程中,實踐性缺乏,部分高校教師只是注重理論教學,且并沒有落實及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的進程,教法上采用一貫的輸入式教學,忽視學生的輸出環節。
(二)山東省專科層次民辦高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通過表1的的數據可知,山東省專科層次民辦高校基本以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要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當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進行校企合作。山東省14所民辦專科層次高校中,只有4所高校官網明確突出校企合作,只占28.57%,如圖1所示。目前,山東省專科層次民辦高校與企業協作共建專業存在很多障礙和困難。高校意識到校企合作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具體落實受到法律法規不健全及相關政策缺失等制約。區域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與高校合作培養人才機會成本較高,因而合作的動力不足。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模式難以真正落實,影響專科層次民辦高校職業教育發展。
圖1 山東省民辦高校官網校企合作體現情況
四、山東省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建議
山東省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應根據國家教育發展規劃《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于改革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結合經濟新時代背景及本省經濟發展特點,不斷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人才。
(一)山東省本科層次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建議
應用型人才是能夠熟練地掌握某個領域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并將這些技能應用到生產中,能夠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從宏觀層面,山東省本科層次民辦高校人才培養定位應結合地區經濟發展新動態和高校資源,多樣化定位培養人才。如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和山東外事職業大學,人才培養定位為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其次,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如青島工學院采用“六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地將教師、輔導員、導師、班主任、學長(兄弟連)和班委六類角色統一于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最后,培養模式不斷細化分解,全方位對接應用型人才培養,如山東協和學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從雙線、雙綱、雙證、雙高、雙文化、雙過程六個角度展開。從微觀層面,山東省本科層次民辦高校需緊密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專業及課程設置,對人才進行錯位培養,打造特色優勢專業。同時民辦高校教師需緊緊圍繞專業-課程-學生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及實習實踐等環節,要明確培養應用型人才應該教什么和怎么教,注重強化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二)山東省專科層次民辦高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建議
校企合作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路徑,山東省專科層次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需根據辦學定位加強與相關企業合作辦學,與實習實訓基地或企業精準對接,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高校通過校企合作協同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需結合學校特色,合理定位,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凝練并增強辦學特色,培養符合地區經濟發展的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如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官網明確校企合作欄目,采用“職場演練-實境訓練-頂崗歷練”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文化創意中心、省海洋漁業職教集團、省文化創意職教集團協同培養,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山東省專科層次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著力落實校企合作,深度加強與區域企業的合作,采用企業深度介入培養模式或行業協會團體協作培養模式,為區域經濟發展供給高素質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
山東省民辦高等教育正面臨發展的新契機,正處在由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特色發展轉變的戰略轉型期。山東省本科層次和專科層次的民辦高校都需要精準自身定位,分類發展。同時,山東省民辦高校需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以提升辦學水平,實現戰略轉型,致力于建設文化強省,為經濟新時代建設輸送各類人才。
參考文獻
[1] 徐德培,潘建華.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發展及其面臨的挑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79.
[2] 劉英華,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
[3] 初晉華,工管結合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J].2015,(12):28-29.
課題信息:2015年度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山東省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課題編號:2015Z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