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京燁


【摘 要】:目的 探究五苓散加味治療眩暈的臨床療效。方法 以A院收治的76例痰濁上蒙型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奇偶法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實施五苓散加味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藥物治療。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 在療效方面,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8%(P<0.05);在生活改善方面,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行動能力、心理狀態和人際交流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更加顯著(P<0.05)。結論 相比于西藥治療,五苓散加味治療眩暈的臨床效果更加顯著,且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五苓散;加味治療;眩暈;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前言
眩暈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病證,輕者可自行緩解,重者則會出現惡性、嘔吐及暈倒,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形成了較大影響。中醫是眩暈病治療的重要手段,現有臨床研究顯示,中醫治療效果優于西藥用藥治療。五苓散加味治療是治療眩暈病的中醫療法,在臨床治療中表現出良好的應用效果[1]。本文以76例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將臨床治療效果,作如下具體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資料來自A院2018.1-2018.12收治的76例眩暈患者,現采用奇偶法將患者均分為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男6例,女32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45.7±6.9)歲,病程7個月至14年,平均病程(6.2±3.5)年。對照組男8例,女30例,年齡40-76歲,平均年齡(44.8±7.3)歲,病程8個月至13年,平均病程(6.3±2.9)年。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診斷依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 年《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a.出現頭暈目眩,輕者閉目狀態可消失,重者則視物旋轉;b.嚴重眩暈者伴隨有惡心、嘔吐、頭痛、耳鳴、面色蒼白等癥狀;c.飲食不節,體虛疲乏等病史;d.經血壓、CT及B超等檢測,患者無血液及腫瘤等疾病;e.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a.不符合納入標準;b.無認知功能或認知功能異常;c對鹽酸倍他司汀片有明確過敏史者;d.合并有血液及腫瘤等疾病;e.患者及其家屬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具體治療方法是:患者服用鹽酸倍他司汀片(河南中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3380),每日服用3次,一次服用6mg。
觀察組:采用五苓散加味治療。處方:桂枝8g,豬苓9g,白術9g,茯苓9g,澤瀉15g。在實際用藥治療中,采取加減的方式進行。患者存在脘悶不食等癥狀,加白蔻仁10g;患者有耳鳴等政治,加白菖蒲10g。患者每日服用1劑,1劑煎服2次。兩組患者一個療程10d,治療2個療程后比較治療效果。
1.4 觀察評價指標
療效評價:本文依照《中醫病證療效診斷標準》,將療效評價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患者眩暈等相關癥狀完全消失,精神狀態良好,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有效:患者眩暈等相關癥狀基本消失,精神狀態良好,生活質量改善明顯;無效:患者眩暈等相關癥狀無消失,甚至出現價值,精神狀態不佳,生活質量下降。
生活質量評價:本文采用QOL評價表,從行動能力、心理狀態及人際交流等方面,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8%(P<0.05)。見表2-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在生活質量改善方面,經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行動能力、心理狀態和人際交流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更加顯著(P<0.05)。見表2-2。
3 討論
在中醫內科中,眩暈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輕者對健康及生活無顯著影響。但重者則會對正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在中醫看來,眩暈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痰飲,且以痰濕見水濕不運為主[3]。因此,中醫講究“治本”,五苓散是中醫治療眩暈的經典藥方,表現出了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本文數據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8%(P<0.05)。這表明,在五苓散加味治療中,其治療效果明顯由于傳統西醫治療。在中醫治療中,注重“對癥用藥”,能夠在加味治療中,提高治療效果。在五苓散藥方中,白術、澤瀉和茯苓均具有健脾利濕之功效,桂枝可改善膀胱氣化,半夏則可以燥濕化痰,五苓散可針對痰濁上蒙型眩暈患者治療[4]。在脾虛狀態下極易出現水濕內停,出現眩暈。在生活質量改善方面,經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行動能力、心理狀態和人際交流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更加顯著(P<0.05)。這說明,五苓散加味治療的良好效果,改善率患者脾胃,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在心理狀態、人際交往等方面,均得到顯著改善。
參考文獻
薛敬東,李強.五苓散加味治療陽虛型臌脹病(肝硬化腹水)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7,39(4):27-2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37-38.
齊寶云.中醫利水法治療高血壓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2016,33(9):85-87.
余海龍,楊慶,等.五苓散腎系病證應用簡況[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6(1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