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美

【摘 要】:目的:研究和對比子宮切口個體化縫合法與常規縫合對再次剖宮產孕婦PCSD的預防價值。方法:將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來我院婦產科進行再次剖宮產手術的76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這76例產婦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研究組38例,對照組38例。兩組產婦的子宮切口使用不同的縫合方法:對照組產婦子宮切口實施常規縫合,研究組產婦子宮切口實施個體化縫合,術后隨訪1年,觀察兩組產婦切口瘢痕缺陷(PCSD)形成情況及月經異常的情況。結果:研究組的產婦切口瘢痕缺陷(PCSD)形成率及月經異常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進行第二次剖宮產產婦的子宮切口實施個體化縫合,可降低產婦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形成及發生月經異常的概率,降低術后并發癥,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個體化縫合法;常規縫合;再次剖宮產孕婦;產婦切口瘢痕缺陷
【中圖分類號】R9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有剖宮產史再次妊娠的婦女人數逐年增加。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時存在瘢痕子宮妊娠、兇險性前置胎盤、子宮破裂等風險[1]。因此,對于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的產婦多選擇再次剖宮產。PCSD是剖宮產術后常見遠期并發癥,是指在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由于愈合不良而出現的與宮腔相通的一個凹陷。其出現的主要的臨床表現是月經延長,通常超過七天,還有經期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性交后出血,還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周期性的下腹痛以及繼發不孕[2]。故尋找一種對再次剖宮產孕婦PCSD的預防有價值的子宮切口縫合方法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進行再次剖宮產手術的76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子宮切口縫合方法,分析和對比子宮切口個體化縫合法與常規縫合對再次剖宮產孕婦PCSD的預防價值,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進行再次剖宮產手術的76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2組,各38例。其中研究組產婦年齡25-40歲,平均(33.61±1.57)歲,平均孕周(40.21±1.27)周;對照組年齡23-38歲,平均(31.67±1.25)歲,平均孕周(40.32±1.25)周。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有剖宮產史;2)年齡23-40歲;3)孕周在40-42周;4)無嚴重的妊娠并發癥;5)無剖宮產禁忌癥;6)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年齡23歲以下,40歲以上;2)孕周在40周以下,42周以上;3)無剖宮產史者;4)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3 縫合方法
研究組使用個體化縫合,具體方法如下:切口位于原瘢痕上2cm左右,切口以組織剪銳性延長,縫合時子宮切口兩頂端分別以I號可吸收縫線間斷縫合一針,以確切止血,減少子宮切口血腫等愈合不良情況的發生;第一層縫合是以I號可吸收縫線連續鎖邊縫合子宮切口的全肌層,縫線間距15cm左右,縫針距切緣10-15cm進針(根據切緣厚?。?,以保證有相當量的肌組織被縫合,快速止血,切口對合整齊,縫線松緊適宜;第二層縫合是以I號可吸收縫線連續縫合子宮切口漿肌層[3]。
對照組使用常規縫合,具體方法如下:采用連續縫合方法,自子宮下段切口左側頂端1.0cm處實施第1層縫合,于切口下緣約0.5cm處進針,經子宮內膜于切口上緣縫合并打結;于切口下緣1.0cm處進針,與子宮內膜垂直,對應上緣與子宮內膜垂直縫合,反復實施上述操作直至縫合結束;對漿肌層實施第2層加強連續縫合[4]。
1.4 評價指標
術后隨訪1年,觀察兩組產婦切口瘢痕缺陷(PCSD)發生率及月經異常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全部實驗數據錄入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產婦切口瘢痕缺陷(PCSD)發生情況
研究組產婦切口瘢痕缺陷(PCSD)有2例,發生率為5.26%。對照組產婦切口瘢痕缺陷(PCSD)有8例,發生率為21.05%。研究組產婦切口瘢痕缺陷(PCSD)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 兩組產婦月經異常發生情況比較
月經異常包括月經過少,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研究組產婦出現月經過少1例,月經異常發生率為2.63%;對照組產婦出現月經過少2例,月經周期紊亂2例,經期延長2例,月經異常發生率為15.79%,研究組月經異常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詳見表2。
3 討論
隨著剖宮產術率的增加,剖宮產后子宮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PCSD是指剖宮產術后或子宮肌瘤核除術后子宮肌壁切口局部組織愈合不良形成的瘢痕與缺損,從形態和結構上看,由于切口處組織愈合不良形成的局部缺損,進而使子宮下段粘膜層凹陷入子宮肌層,甚至向子宮外形成囊性擴張,是剖宮產術后及子宮肌瘤核除術后最常見的遠期并發癥[5]。其發生原因主要有切口位置不佳、縫合技術欠缺、局部異物殘留以及術后感染等。本次主要針對縫合技術對剖宮產后子宮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發生情況進行研究。據本研究顯示:術后隨訪1年,研究組產婦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發生率5.26%(2/38),明顯低于對照組21.05%(8/38),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中月經異常的占比為15.79%(6/38),與研究組的2.63%(1/38)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由此可以表明,子宮切口個體化縫合法能預防對再次剖宮產孕婦子宮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發生,臨床作用效果值得肯定,月經異常發生率較少,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對再次進行剖宮產孕婦實施子宮切口個體化縫合法與常規縫合法相比較,前者對子宮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預防價值較高,且安全可靠,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魏改改.子宮切口個體化縫合在再次剖宮術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02):240-241.
趙國華,張愛蘭,徐加英,等.再次剖宮產“個體化縫合法”對子宮切口瘢痕缺陷形成的預防研究[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7,28(04):364-366.
劉曉英.剖宮產術中不同縫合方法與子宮瘢痕憩室的關系探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9,39(01):34-36.
徐煥,李笑天.剖宮產手術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及子宮憩室的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9,35(02):171-174
宋麗.剖宮產子宮切口的不同縫合方式對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進行陰道分娩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