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煒
隨著社會的發展,融合教育由理論走向實踐,也逐漸被認可和接受,對于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無疑是一種進步。但在實踐過程中,尤其是家園共育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筆者就教學實際談一談對學前融合教育中家園共育的思考。
目前,雖然特殊教育學校不斷興建,但因為特殊兒童的發散性與區域性,現有的教育資源還是難以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導致學前融合教育并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一)家長、教師缺乏理性認識
學前融合教育的開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和教師的態度。對于特殊兒童的家長而言,特殊兒童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小的壓力,將孩子交給幼兒園他們難免有些擔心和猶豫。對于普通幼兒的家長而言,他們會用“有色眼鏡”看待特殊兒童,導致學前融合教育難以落地實施。對于教師而言,學前融合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學前教育,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師倍感壓力。
(二)制度體系有待完善
學前融合教育的開展需要制度的保障支持,雖然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相關制度,但制度還有待完善。首先,雖然教育部門有專門的特殊教育的制度舉措,但培養的師資力量不能真正地投入到學前融合教育中。其次,學前融合教育的實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出現教育資源浪費和教育資源不足的現象。
(三)內外部支持需要加強
當前開展學前融合教育的條件還不夠充分。除了要投入大量的經費和人力資源以外,對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師資團隊、實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學前教育還處于發展階段,部分條件目前難以滿足。同時教師和家長還缺乏有關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識,家長不能正視孩子在成長中的問題,普通兒童家長難以給予必要的支持,導致學前融合教育中的家園共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對特殊兒童的重要性
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社會性、認知能力及行為方式發展的關鍵期。即使是特殊兒童,他們也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越早進行干預與治療,則效果越明顯,同時也能最大程度地彌補其缺陷與障礙。實施科學合理的教育與引導,也能對特殊兒童發展起到啟蒙教育的作用,對思維、想象、言語、感知覺和記憶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對特殊兒童家庭的重要性
長期面對特殊兒童,家長難免會有焦慮和壓力等負面情緒。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有助于調節特殊兒童家長的心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也讓家長看到孩子身上的無限可能,更有助于家庭的穩定及和諧發展。
(三)對社會的重要性
對社會而言,開展學前融合教育中的家園共育,能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融入社會,既能為社會減輕負擔,也能為社會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體現特殊兒童自身的價值。同時學前融合教育也是教育公平與教育大眾化的體現。
(一)加強溝通,轉變家長、教師、社會的認知
溝通是實踐的橋梁,學前融合教育的實施者,要搭建好家長、教師、幼兒園溝通的橋梁??梢酝ㄟ^主題講座、專家訪談、互動走訪等方式,讓家長認識到學前融合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進而積極配合相關工作的開展。同時也可以制作“日記錄表”“周記錄表”“月記錄表”,以及微信實時動態的方式,讓家長看到幼兒的成長與變化,見證學前融合教育的效果。
(二)切合實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學前融合教育有效開展的前提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還應正確看待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做到一視同仁。
(三)共建共享,搭建多元合作平臺
開展學前融合教育中的家園共育需要多方合作,只有政府、特殊教育系統、學前教育系統、特殊兒童家庭實現信息的聯動,才能幫助政府解決制度滯后性的問題??梢越柚畔⒒侄?,實現特殊兒童信息、學前融合教育信息、政府舉措的三者聯動,提升家園共育水平。
(四)創設環境,提升認同感和包容度
學前融合教育的開展需要創設合適的環境,社會也應該給予特殊兒童及其家庭更多的接納和包容。通過多元的教育理念及思維方式,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學前融合教育的價值與效果。幼兒園則應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在推動學前融合教育實踐上下功夫,搭建好溝通的橋梁,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教育實踐中,凸顯家園共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