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璐
方言童謠通常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反映當地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軌跡。童謠讀起來朗朗上口,內容通俗易懂,有趣、好玩,對幼兒有獨特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幼兒興趣。
1.知識教育價值。童謠包含了民族節日慶祝、當地的特色習俗、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當地的自然風景等。如“頭九二九不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燕子歸,家家牽著耕牛走”。
2.思想教育價值。童謠通常蘊含許多倫理道德知識,讓幼兒在朗讀童謠的同時了解其中的教育思想,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賴學精,炒面筋,面筋炒不熟,買塊肉,肉不爛,買只雁,雁不飛,買只龜,龜不爬,買條蛇,蛇不游,買條船,船不撐,買碗燈,燈不點,賴學精二十四個不要臉”。
3.文學教育價值。童謠大多采用簡單的句式,語句押韻,容易激發幼兒興趣且容易學習,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詞匯,還可以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如“正月拿瓜子,二月放鴿子,三月掃墓坐轎子,四月種田下秧子,五月吃粽子,六月用扇子,七月拍蚊子,八月吃月餅子,九月吃柿子,十月擲骰子,十一月吃橘子,十二月落雪子”。
4.技能教育價值。有些方言童謠易于傳唱,還可以加上動作變成好玩的游戲。幼兒可以和同伴一起,在游戲的同時,學會某些技能。如:“炒蠶豆,炒豌豆,噼里啪啦翻跟斗”。
1.教師對方言童謠知識的缺乏。年輕教師受現代流行元素的影響,對方言童謠的內涵和價值的理解不深刻,無法引導幼兒獲得深刻的文化體驗。而且部分教師不是當地人,無法教授當地的方言童謠。另外,部分教師缺乏藝術素養,無法進行童謠方面的課程教育。
2.方言童謠能開發利用的內容少。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很多方言童謠流失,在民間保存和傳唱的方言童謠越來越少。很多方言童謠只有老人知道,并沒有文獻記載,能夠查詢到的優秀方言童謠較少。另外,還有很多有教育意義的方言童謠沒有被開發出來,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和流失。
(一)開發優秀的方言童謠
方言童謠的綜合價值,使其可以融入幼兒課程。教師在開發優秀方言童謠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教師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依據,以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為主線,綜合考慮時代和社會對幼兒成長、發展的期望和要求。
2.教師要從本園、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了解幼兒的文化需求,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開發方言童謠。
3.教師要選擇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方言童謠,比如可以與其他領域相結合進行童謠教學。
4.教師要選擇與幼兒密切聯系、具有一定挑戰性、有利于拓寬幼兒視野的方言童謠。
5.教師要選擇內涵豐富、能夠傳遞中華民族精神或當地文化思想的童謠。
(二)設置主題活動
1.教師通過設計方言童謠類主題活動幫助幼兒學習方言童謠。
2.在設置某主題活動時,教師若發現某方言歌謠與主題相關,可讓幼兒進行方言童謠的學習。
3.交流互動時,教師可通過暗示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然后進行方言童謠的教學活動。
(三)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方言童謠
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教師要在日常生活、教學中進行滲透式教學,讓幼兒在自然狀態下接受文化,獲得知識和經驗。
1.幼兒園一般采用普通話教學,但教師可在自由活動時間用方言與幼兒進行對話交流,了解幼兒日常對話,并從其生活經驗中尋找與之相關的童謠,與幼兒分享。
2.教師可在幼兒熟悉的環境中加入方言童謠的環境創設,讓幼兒感受美、認識美、愛好美、創造美。教師可在班級的墻上裝飾一些方言童謠內容的圖片,在區角里投放相關繪本,在走廊或戶外活動場地等地方融入童謠資源,與幼兒一起欣賞學習。
(四)提高教師的開發運用能力
1.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素養,多閱讀關于資源利用、課程改革的書籍和資料,了解當地教育資源中的文化內涵和教育價值。
2.教師要結合游戲和情景進行方言童謠教學,將方言童謠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提高教學質量,傳承優秀文化資源。
3.教師也可邀請當地民俗文化研究者來園講座,與幼兒分享有趣的方言童謠,讓幼兒感受方言童謠中的價值和民族精神。
好的童謠是心靈雞湯,可以滋潤幼兒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