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靜慧
鄉情的內涵十分豐富。鄉情,是一個人出生或長期生活的地方的基本風貌體現,是自然、人文與社會的綜合體。鄉情,是走不完的羊腸小道,是放牛羊的河灘,是看不夠的綠樹群山,是兒時戲水的清泉,是嘗不盡縈繞的“祖根”。鄉情,是一個人因深受家鄉的影響,對家鄉產生的深厚感情。鄉情,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起點,更是心靈歸宿的終點。
鄉情教育是指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是發揮鄉情資源優勢,將鄉村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的舉措。
(一)培養未成年人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
家鄉,是未成年人最早觸及、距離最近、感受最真的社會。但是由于未成年人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習性,決定了他們的活動范圍基本局限于學校和家庭,與社會的接觸很少,對家鄉的了解也相當有限。正因為對家鄉認識不足,所以在他們的腦海里,家鄉觀念比較淡漠,也就談不上熱愛。家鄉有美麗的自然景觀、獨特的風土人情、深厚的歷史文化、巨大的改革變遷,這些都是活生生的教材。鄉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孩子們童年結下的友情,給未成年人熱愛家鄉更多的理由。通過對未成年人進行鄉情教育,能讓未成年人對家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與家鄉產生更多的交融,從而使未成年人生發熱愛家鄉的情懷,并根植于心底。愛家鄉,也就是愛祖國。鄉情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立足點。孩提時代是播種的好時機,對未成年人進行鄉情教育,是培養未成年人愛家愛鄉愛國的有效措施。
(二)培養未成年人正確愛家鄉的觀念意識
家鄉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無不在向未成年人詮釋家鄉的美好,家鄉人的勤勞與智慧,進取與奉獻。通過鄉情教育,使未成年人全面充分地認識家鄉的景和人,知曉家鄉的物和事。使未成年人從干凈整潔的道路地面中,學習培養不亂扔垃圾、保護環境的習慣,從傳統手工藝與技術革新變遷中感受到家鄉人民勤勞智慧,從一代代先輩為改變家鄉面貌的奮斗史中,學習他們的優點品質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通過鄉情教育,使未成年人深深體悟到家鄉的美好是由一代代勤勞智慧、積極進取的家鄉人努力奮斗出來的。通過鄉情教育,使未成年人從小養成正直善良、獨立自信、積極進取、樂于奉獻、尊重他人、勇于承擔等優秀品質,樹立正確的愛家鄉思想觀念。
(三)培養提升未成年人的綜合素養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少年強則國強。現在的教育模式下,未成年人的生活范圍局限于學校、家庭和課外興趣班,主要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學習文化知識上。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學習成績好,往往忽略孩子其他方面能力與素養的培養。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差,與人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等都比較弱,有很多人高分低能。對未成年人進行鄉情教育,能拓展未成年人的社會活動空間,增加未成年人與社會的聯結,讓未成年人獲取教科書本以外的知識,增強未成年人團隊合作意識,鍛煉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如參加“收藏錢幣興趣小組”活動,孩子能了解掌握錢幣專業知識,懂得收藏的意義與價值。參加“我是家鄉小導游”活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奉獻意識,同時還能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讓孩子在付出中收獲自信、勇敢和快樂,獲得更好成長。鄉情教育,豐富未成年人的生活,培養他們的思想品質,提高綜合素養。
(一)健全鄉情教育組織
目前,各地系統的鄉情教育基本沒有開展。鄉情教育內容是以本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主,需要涉及各種場館的建設和使用、眾多教育力量的組織與安排、相應的活動經費,需要當地政府統籌安排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持。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組織機構,從鄉鎮社區教育中心,到各社區教育站點、村民學校,到相關企事業單位、志愿者團體和個人,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形成點線面結合,健全鄉情教育組織網絡,使鄉情教育順利開展。
(二)打造鄉情教育陣地
農村有其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以社區為單位,對這些資源進行梳理,合理篩選,并根據需要進行完善,有些可以直接作為鄉情教育陣地。如,當地的山川河流等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名人故居、村宅街貌、博物館、圖書館等場所,作為鄉情教育陣地。同時,整合當地人文資源,在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綜合打造內容豐富、布置精美、富有教育意義和感染力的鄉土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活動中心,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社區教育品牌。
(三)健全鄉情教育師資隊伍
教育,離不開優秀的教師隊伍,未成年人鄉情教育同樣如此。在不具備專職教師隊伍的情況下,可建設一支由兼職人員和志愿者組成的鄉情教育師資隊伍,開展未成年人鄉情教育。由于鄉情教育的特殊性,教師隊伍要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認識,良好的文化素養,對本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了如指掌,熱愛教育,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根據目前鄉鎮實際情況,組建鄉情教育師資隊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從社區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校外輔導站教師中選拔;二是從企事業單位負責“關心下一代”工作人員中選聘;三是從在職教師、退休教師、村委成員、在校大學生中選聘,組成志愿者團隊;四是從有特長且有志于未成年人鄉情教育工作的社區居民中挑選。對這些兼職教師進行鄉情教育崗前培訓,使他們熟悉當地自然、人文資源,成為未成年人鄉情教育的教師。
(四)重視鄉情教育課程開發
對未成年人開展鄉情教育,離不開教育課程的開發。鄉情教育課程的開發要立足于本地區,廣泛深入發掘當地美麗的自然景觀、獨特的風土人情、深厚的歷史文化、鄉風文明、改革發展成就等,選擇未成年人需求的、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題材內容,以課程的形式編寫形成鄉情系列教育。一是利用當地的自然風光、主題公園、特色建筑、農莊田園、優秀企業等資源,在假期組織未成年人參觀、體驗,策劃有益于孩子們成長、適合孩子的一些活動,如“指尖掠影——家鄉美景攝影展”“家鄉有我更美麗——人人都是環保小衛士”以及“我愛你,家鄉”書法、繪畫、歌唱、舞蹈、演講、工藝制作比賽等活動。二是挖掘鄉風民俗,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情文化游學活動。讓未成年人通過走訪親友長輩,調查了解家鄉民風民俗,如,節日風俗、風味小吃、風土游戲,組織玩家鄉游戲,學做品嘗家鄉風味美食等。 三是收集整理當地紅色教育、道德教育和鄉風文明教育資源,編寫鄉土文明道德好風尚系列讀本,組織未成年人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參加鄉賢風采報告會、道德風尚講座等,讓孩子們學習先輩優秀品德,傳講鄉賢故事等,使鄉情教育深入未成年人心靈。
對未成年人進行鄉情教育,拓展農村青少年校外教育新路子,為未成年人參加社會活動搭建新平臺,滿足未成年人成長的需求,有利于未成年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培養一批又一批有濃濃鄉情,肩負責任使命,為建設家鄉而努力奮斗的優秀人才,是教育工作一項重大工程,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