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摘 要】目的:探討快速康復護理用于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選擇2019.1~2019.6收治的110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55例,均予以外科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快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3、6個月時觀察組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依次為3.6%、1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措施,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再住院率,安全可靠促進出院進程值得推廣。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快速康復護理;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5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群體中一種常見的低能量損傷,骨折后增加了骨不連、股骨頭壞死等情況發生的風險,預后普遍偏差。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能盡快的恢復患者患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若能在手術期間推行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能更明顯的改善患者預后??焖倏祻屯饪疲‥RAS)是指外科手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各種已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持的一系列圍手術期優化處理。手術患者的康復速度與所受圍手術期應激程度成反比、應激越弱、康復越快,因此減少患者術后生理、心理創傷應激,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獲得快速康復,回歸社會,并減少醫療費用、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進程[1]。采集110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臨床資料,比較不同康復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采集具有明確臨床診斷、意識狀態良好、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110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為2019.1~2019.6。分為如下兩組:對照組55例中男26例,女29例;年齡75~87(81.2±3.5)歲。試驗組55例中男23例,女32例;年齡76~89(82.5±4.2)歲。兩組患者如上資料經對比分析,差異皆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外科常規護理干預,包括術前宣教、術區備皮,術后各項生命體征監護及疼痛管理,定期進行功能鍛煉等,以此為基礎,觀察組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具體內容有:
1.2.1 術前康復護理
在患者入院后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及時進行患肢固定、鎮痛藥物,抗凝藥物、引導患者進行咳嗽、吹氣球及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及活動度鍛煉等動作以鍛煉心肺功能;加強基礎疾病的治療,比如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6-11.1mmol/L)之間,同時評估患者的靶器官受累情況。輸血糾正貧血到≥90g/dl;針對全身狀況較差者應予以支持療法,但其一般狀況平穩、各指標大體恢復至正常水平后,再行手術治療;常規予以下肢靜脈超聲檢查,針對已并發靜脈血栓者,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2次/d),根據血栓嚴重程度放置靜脈濾網后再行手術。術前和患者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耐心告知他們手術與麻醉方式、術后康復方案、存在的各種潛在風險以及并發癥等。在患者手術日的飲食方面,醫護人員應充分考慮各種因素,術前2h可以囑患者攝入適量清亮含糖液體。
1.2.2 術后康復護理
預防肺部感染:教會患者深咳,早晚給予翻身扣背各一次,必要時給予震動排痰機械輔助排痰。
預防深靜脈血栓:加強皮膚顏色、疼痛、溫度及腫脹情況的觀察。術后6~8小時內應用抗凝藥物,若個別患者術后6~8h后明顯出血酌情延后應用抗凝藥物。指導患者進行踝泵訓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教會患者家屬定期按摩以促進靜脈回流。告知患者術后盡早進行肌肉收縮、舒張活動,改善血液循環,降低靜脈血栓發生的風險;
早期營養支持:術后麻醉清醒后可飲少量水,飲水不嗆咳者就可以進食流質飲食,以對胃腸功能恢復過程形成良性刺激作用;
早期功能鍛煉: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是術后康復護理的重要一項內容,骨折患者長時間制動臥床易發生骨質疏松、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等情況,早期行有效的功能鍛煉對如上并發癥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麻醉清醒后即可開始踝泵運動、股四頭肌肌力,以髖外展、屈髖肌力鍛煉為主,不限制髖關節屈曲、外展活動度、促進患者早期恢復日?;顒?。術中無假體不穩定或假體周圍骨折等次日可下床站立、踮腳尖,加強小腿肌肉收縮,促進靜脈回流,使用助行器家屬陪同下床行走,個別患者可延期1~2d;
早期拔除導尿管:建議在術后次日將導尿管拔除后下床活動,都能夠正常排尿;
疼痛干預:術前預防性鎮痛,術前進行多形式疼痛宣教,預防性給予塞來昔布膠囊每次200mg,每天2次,術后應用抗炎、鎮痛、鎮靜、抗焦慮的“四位一體”原則。實現預期的快速康復目標。
術后惡心、嘔吐預防? 術后惡心嘔吐是全麻術后常見并發癥,我們給予頭高40°~50°,腳高30°,術后常規給予泮托拉唑鈉一次。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關節活動度、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做出對比分析。在兩組患者出院時,出院后第3、6個月時進行回訪調查,用Harris髖關節評分保證進行評價。Harris由疼痛、關節活動范圍、關節功能、畸形4個維度構成,共計100分,分數越高,代表功能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2.0軟件包處理數據,計量、計數資料分別用t與X2檢驗。當P<0.05時,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在住院時間比較上,對照組vs觀察組為(19.5±1.9)d vs (16.1±1.4)d;住院費用為(36589.1±7548.6)元 vs (29841.2±841.2)元。經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以上兩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