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朝軍
腦梗死是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在眾多的中老年疾病中,除了老年癡呆癥,腦梗死是發病率相對較高的疾病之一。對現代醫學來說,腦梗死的治療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該病依然屬于難以快速有效治療的疾病。近年來,腦梗死的發病率有所上升,患者的發病年齡不斷下降。人們應該提高健康意識,了解腦梗死病因,熟悉腦梗死的預防措施。
腦梗死的病因是腦血栓形成,病因基礎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研究顯示腦梗死風險中的90%可歸咎于10個危險因素,分別是高血壓病、吸煙、超重、飲食不當、缺乏體育鍛煉、糖尿病、過量飲酒、過度的精神壓力、有基礎心臟疾病和高脂血癥。以上大多數危險因素都是可控的,下面就造成腦梗死最常見的幾種原因進行說明。
(一)動脈粥樣硬化
腦梗死最常見的因素是動脈粥樣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可導致各處腦動脈狹窄或閉塞性病變,顱內動脈病變較顱外動脈病變更多見。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好發于大血管的分叉處和彎曲處,故腦血栓形成的好發部位為頸動脈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腦中動脈起始部、椎動脈及基底動脈中下段等。當這些部位的血管內膜上的斑塊破裂后,血小板和纖維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隨后黏附、聚集、沉積形成血栓,而血栓脫落形成栓子可阻塞遠端動脈導致腦梗死。
(二)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
常年的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都很有可能成為腦梗的發病原因。這部分患者血液都比較濃稠,特別容易發生血管堵塞,形成血栓,引發腦梗死。
(三)生活不規律
不規律的生活作息,如經常熬夜看球賽、打游戲等;飲食不規律或不合理,暴飲暴食;工作壓力過大,情緒不穩定。這些都是導致出現腦梗死的原因。
(四)抽煙酗酒
據研究顯示,有近50%以上的腦梗死者都存在有長期吸煙及飲酒史。因為吸煙會引起血液中脂質與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增加血液黏度。飲酒會導致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導致腦血管收縮痙攣。
(一)腦梗死的發病特點
1.突發性。突發性是腦梗死最突出的特點,很多人在眾多因素的積累下出現突然發病,讓人猝不及防。
2.神經反應連鎖性。腦梗死的發病會導致患者神經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偏癱、失語、神志不清、共濟失調等。
3.后果嚴重性。腦梗死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容易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
(二)腦梗死的臨床特點
1.主體老年化。腦梗死好發于中老年人,多見于50~60歲的動脈粥樣硬化者,且多半有高血壓、冠心病或糖尿病。
2.與其他癥狀并發。通常病人可有某些未引起注意的前驅癥狀,如頭暈、頭痛等。部分病人發病前曾有腦梗史,往往發生在多數病人安靜和休息時。
3.起病緩慢。腦梗死的發病時間一般都是在數小時至3天達到高峰。常見為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表現,如失語、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等,多無頭痛、嘔吐、昏迷等癥狀。
1.定期檢查身體。如果曾經患過腦梗,通過治療痊愈,但是一定要非常注意,因為腦梗的復發率不低,所以建議患者每年去醫院檢查兩次,如果發現身體出現問題要及時治療。
2.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堅持適度體育鍛煉。有運動障礙的病人如果長時間不活動,關節就會攣縮,因此必須進行功能鍛煉,病人自己不能動,家人要幫助其活動,最主要的是活動關節,例如在家人的扶持下行走、站立以及上下樓梯等。
3.飲食要以低脂肪、低熱量、低鹽飲食為主,并要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及微量元素。飲食過飽不利于健康,對于一些腌制食品和冷凍食品,必須要禁食。
4.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壓,因為血壓過高,易使腦內微血管瘤及粥樣硬化的小動脈破裂出血;而血壓過低,腦供血不全,微循環淤滯時,易形成腦梗死。
5.做好護理。調動患者積極性,進行康復的過程強調循序漸進。在急性期,康復運動主要是抑制異常的原始反射活動,重建正常運動模式,其次才是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
腦梗死是一種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因此要正視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做好身體鍛煉,還需要定期進行體檢,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和飲食習慣,堅決杜絕酗酒抽煙等習慣,將腦梗死的發病概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