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艷
膀胱是人體存儲尿液的器官,若膀胱出現了問題,人的排尿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膀胱疾病主要有膀胱結石、膀胱腫瘤以及膀胱炎。那么膀胱炎是怎么一回事,它又是因為什么而引起的呢?
膀胱炎是膀胱內部黏膜炎性病變,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病癥的持續加重,對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健康狀況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細菌性膀胱炎的原因是細菌感染,通常指膀胱受到變形桿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細菌的侵害,導致患病。
非細菌性膀胱炎可分為間質性膀胱炎、藥物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和特異性膀胱炎等。其中間質性膀胱炎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確,主要以女性群體居多,藥物性膀胱炎的致病因素主要與膀胱灌注化療有關,放射性膀胱炎主要與骨盆區域的放療有關,而特異性膀胱炎主要與腎結核時結核桿菌造成的下行感染有關系。
慢性膀胱炎主要因為急性期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導致病情緩慢發展和延誤,從而形成的慢性病癥。又或者是下尿路病變誘發的并發癥導致,如處女膜傘、尿道肉阜以及尿道狹窄等。
簡單來講,自身免疫力降低、膀胱內部受到細菌的感染、不良的飲食習慣或生活習慣、不注意保證個人衛生,以及膀胱患有其他疾病等均會造成膀胱炎。
1.自我判斷。患者如果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情況,則要觀察尿液的性狀,如果出現渾濁、有明顯異味的情況,則要提高警惕。
2.臨床診斷。主要以尿常規、尿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尿液抗酸染色等為輔助的診斷方式。其中,在尿常規檢驗中,急性膀胱炎可見白細胞增多的情況,而慢性膀胱炎則可見正常。通過尿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可以有效了解患者的致病菌,并選取對癥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尿液抗酸染色可以診斷患者有無結核性膀胱炎的情況。此外,要以膀胱鏡和超聲、CT、MRI作為主要的診斷方式,其中超聲檢查可見膀胱壁增厚,CT和MRI可見患者有無結石、尿路感染或者腫瘤等其他病因的出現,而膀胱鏡主要用來觀察病灶有無出血點等情況。
對于膀胱炎的治療,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盡可能選擇高效、不良反應少的藥物進行治療,如第二代或第三代頭孢菌素藥物或者阿莫西林藥物。如果對這兩種藥物有過敏史或者服用后有不適感,還可以使用磷霉素或者呋喃妥因腸溶片進行治療,但是每種藥物都有其各自的用藥禁忌,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治療,在改善病情的同時,保證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并且要注意堅持治療,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治療方式,以免病情不能得到完全的治愈,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
膀胱炎的預防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飲水、多排尿,不要形成憋尿的習慣。
2.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個人的衛生,尤其是會陰部的衛生。
3.如果屬于同房后發作的急性期膀胱炎,則要嚴格做好同房前的衛生清潔。
4.如果自身患有的膀胱疾病,應及時進行治療,以免誘發膀胱炎。
5.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以清淡食物為主,需要多食用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注意葷素的搭配,減少油脂、鹽分的攝入,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量。
6.少穿貼身的衣服。
7.選取高質量的衛生紙以及衛生用品,盡量不要使用漂色的衛生紙,并且掌握正確的擦拭肛門的動作。
8.公共場所如廁時,如果是坐便,需要鋪上一層紙巾,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9.清洗會陰部時,減少香味沐浴液的使用次數,以免導致膀胱受到刺激。
膀胱是人體的重要組成器官,一旦其患有疾病后,就會誘發較多的并發癥,同時還不利于身體內部的毒素通過尿液排出,導致毒素淤積在身體內部,誘發更多的疾病,要積極預防膀胱疾病的發生,尤其是膀胱炎,以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