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芳 歐麗梅 吳彩玉

【摘 要】目的:探討在慢性傷口護理中使用負壓技術結合濕性敷料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慢性傷口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收治時間為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15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負壓技術+濕性敷料,比較兩組臨床效果,指標包括換藥次數、傷口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換藥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傷口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護理時數,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14/15),對照組為60.0%(9/1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慢性傷口臨床護理中應用負壓技術結合濕性敷料護理效果確切,可有效縮短傷口愈合時間,建議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負壓技術;濕性敷料;慢性傷口護理;傷口愈合時間
【中圖分類號】R6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慢性傷口是指難以及時、正常、有序修復,使其功能與解剖形態達到最佳的傷口,這類傷口在愈合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愈合時間較長,對患者造成了較大的身心痛苦,極易造成醫療糾紛的發生[1]。本次研究以我院慢性傷口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負壓技術結合濕性敷料進行臨床護理,獲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在對其應用過程與結果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之間收治的慢性傷口患者中抽取40例,其入院檢查結果均與慢性傷口診斷標準相符,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15例中男8例,女7例,年齡35~80(60.25±4.56)歲;觀察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齡33~78(59.28±4.37)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如檢測護理、飲食與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入負壓技術結合濕性敷料護理:①準備工作:準備好負壓裝置與濕性敷料,包括空氣過濾器、止液夾、吸引連接裝置、優拓、美鹽、優拓銀等。②操作步驟: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傷口,測量傷口深度與面積,并選擇大小與傷口適合的濕性敷料進行填充,確保敷料與傷口直接接觸,杜絕無腔的出現。將梯形連接管遠端伸入傷口中,在敷料內部放置引流孔,沿傷口創緣朝中心引出,并采用透明敷料對管路與傷口行封閉處理,使傷口邊緣與敷料完全粘合。在敷料、傷口之間完全封閉后,連接好負壓裝置,并分別將三通管兩端與引流瓶、負壓裝置連接;③負壓吸引:根據傷口情況適當調節負壓,一般需控制在-50~450mmHg之間,確保濕性敷料在塌陷的狀態,行間歇性吸引,注意觀察傷口滲液的具體情況,通常時間間隔為3~7d,如傷口肉芽組織已有較大增生,可停止負壓吸引。注意護理人員必須時刻關注負壓吸引時傷口的狀態,發現有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與醫生聯系,及時給予處理。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換藥次數、傷口愈合時間與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為肉芽組織覆蓋率100%,創面完全愈合;有效為創面面積明顯見效,腐爛組織已完全清楚,分泌物明顯減少;無效為以上標準均未達到[2]。
1.4 統計學分析
收集本研究中實驗數據,并采用軟件SPSS21.0對其實施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通過()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通過(%)表示,以P<0.0為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換藥次數與傷口愈合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換藥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傷口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14/15),顯效9例,有效5例,無效1例,對照組60.0%(9/15),顯效5例,有效4例,無效6例,差異明顯(x2=4.658,P=0.031)。
3 討論
負壓吸引技術是指利用負壓吸引裝置在傷口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以防止充分暴露而引發傷口感染的情況,濕性敷料是指根據濕性愈合理論,創設出濕性環境以促進肉芽生長,從而加快傷口愈合[3-5]。這是近年來開始興起的一種用于治療傷口的新型手段,目前已在臨床上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為患者減輕了很大痛苦[4-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負壓技術結合濕性敷料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換藥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傷口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差異明顯,P<0.05。可見采用負壓技術結合濕性敷料可明顯加快慢性傷口愈合的速度,建議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劉慶.改良封閉負壓引流對慢性傷口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6):125-127.
張娛.藻酸鹽敷料結合負壓創面治療技術治療腫瘤患者慢性傷口1例的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0):91+93.
宋富云.負壓技術聯合濕性敷料在慢性疑難傷口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4):62+66.
蔣琪霞,徐娟,李曉華,黃秀玲,彭青,劉玉秀.負壓封閉結合局部氧療改善創傷性慢性傷口愈合的效果研究[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6,29(07):731-736.
梁冬梅,黃珊,張建兒,梁敏玲,張群秀.負壓技術結合濕性敷料換藥對慢性傷口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0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