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艷 趙洪霞
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慢阻肺多發于40歲以上的人群,患者臨床癥狀為氣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常伴有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發病時表現出持續咳嗽、咳痰、胸悶、氣短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慢阻肺的發病機制現尚未明確,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與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有很大的關系。患者的免疫功能異常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都可能會引發此疾病。此外,吸煙、粉塵、空氣污染和病毒感染也是引發該疾病的重要因素。
慢阻肺患者害怕過冬。冬季天氣寒冷且氣候多變,容易造成慢阻肺的急性發作,主要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①冬季氣溫低,冷空氣的吸入會刺激患者的呼吸道,使黏液分泌增加,支氣管纖毛運動減弱,免疫防御功能降低,進而引起呼吸道的病毒感染。②冬季氣候多變,大氣壓偏高,煙塵、尾氣、霧霾等污染物容易聚集,這些物質的吸入也會刺激患者呼吸道進而誘發慢阻肺的急性發作。
慢阻肺患者如何避免冬季急性發作呢?本文主要從以下方面介紹慢阻肺冬季急性發作的預防措施。
自覺戒煙。吸煙是慢阻肺發病的重要因素。煙草里面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呼吸道后會損傷黏膜,使分泌物增多,引發感染,使患者氣流受限,從而造成病情加重。因此,避免吸煙是預防慢阻肺的首要措施。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多免疫力低下,稍受寒冷和病毒侵入便會引發呼吸道感染,進而造成慢阻肺的急性發作。因此,患者在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門要戴口罩。
注意室內通風換氣。患者不要因為寒冷而緊閉窗戶,應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相對恒定,有利于呼吸通暢。
及時咳痰。冬季天氣干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增多,若不及時咳出會堵塞呼吸道,進而加重病情。患者可通過拍打背部促進痰液咳出,必要時可以吃藥化痰。
營養不良、飲食不規律等情況會使慢阻肺患者免疫力低下,進而引發病毒感染。因此,慢阻肺患者要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患者飲食不宜過飽,少吃溫熱容易發的食物,多吃芝麻、木耳、百合、紅豆和山藥等滋陰潤肺的食物。另外,患者還要加強營養攝入,注意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元素等的補充。
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患者穩定病情。患者要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因為病情給自己造成壓力;要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形成良好的生物鐘,但是起床要慢,避免動作過快引發心血管疾病;注意鍛煉身體,適度的鍛煉有利于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鍛煉要持之以恒;此外,還要加強呼吸訓練,每天進行適度的深呼吸,促進呼吸通暢,增強肺功能。慢阻肺患者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鍛煉及干重活,勞累過度會損害呼吸系統,進而導致慢阻肺急性發作。
慢阻肺患者應該遵醫囑服用藥物,包括止咳化痰藥、支氣管舒張藥以及一些糖皮質激素藥。按時服藥能穩定病情,改善癥狀,延緩肺功能衰弱,進而避免病情急性發作。此外,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注射免疫調節藥物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進行藥物治療時應遵守醫囑,不可擅自加量。患者如發生心悸、胸悶、頭疼等不良反應癥狀,應及時治療。
多數慢阻肺患者早期的癥狀為咳嗽甚至無癥狀,疾病容易被忽視,導致病情遷延。慢阻肺到中后期時,肺功能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治療難度大。
那么,人們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慢阻肺?可以通過以下問題進行判斷。①是否年齡超過40歲?②是否抽煙?③是否經常咳嗽?④是否經常有痰?⑤是否經常氣短?若是有以上情況中的三種,應及時檢查。慢阻肺的高危人群,特別是年齡超過40歲且有吸煙史的人,應定期去醫院進行常規檢查,預防慢阻肺。一般通過肺功能檢查、胸部CT、X線、動脈血氣分析、血液檢查和痰液檢查等,再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確診病情。真正做到治療慢阻肺,從無癥狀開始。
以上就是慢阻肺在冬季急性發作的預防措施。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預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能夠穩定病情,減少肺功能損傷,幫助患者延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