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莎莎

【摘 要】目的探討在腫瘤內科帶教中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此次80例研究對象是2018年8月-2019年11月在本院腫瘤內科的規培生,分組方式為規培生來院順序,各40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采取臨床路徑帶教模式與傳統帶教模式,對比兩組帶教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問卷調查得分、理論知識總分、實踐能力總分更高,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腫瘤內科帶教中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應用,能夠保證帶教質量,提升規培生理論與實踐能力,有臨床實踐價值。
【關鍵詞】腫瘤內科;傳統帶教模式;臨床路徑帶教模式;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腫瘤內科學具有綜合性特征,涉及到外科學、疼痛管理學、病理學等知識,傳統教學模式所教授知識時是以教師為主體,規培生只能被動接收知識。臨床路徑是一項綜合模式,主要依據為循證醫學證據,保證臨床質量、規范規培生醫療行為,促使規培生在短時內掌握臨床技能。我院為了深入探討在腫瘤內科帶教中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此次研究,詳情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80例研究對象是2018年8月-2019年11月在本院腫瘤內科的規培生,分組方式為規培生來院順序,各40例,本研究所有規培生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排除中途退出及不愿意參與本次試驗規培生。觀察組中女性規培生17例、男性規培生23例,年齡區間20-27歲,均值(23.51±1.02)歲;對照組中女性規培生16例、男性規培生24例,年齡區間21-27歲,均值(24.52±1.36)歲。兩組規培生基線資料經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傳統帶教模式應用于對照組。
由帶教老師在課堂中為規培生概述肺癌、胃癌和結直腸癌等常見的腫瘤內科案例,帶領規培生查房,在治療中指導規培生如何操作。
1.2.2 臨床路徑帶教模式應用于觀察組。
首先,創建小組。臨床路徑帶教小組組長由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擔任,由4名腫瘤內科醫師作為小組成員,各成員在常用網站中對有關臨床路徑帶教的科研成果進行檢索,明確教學目標,基于此強化規培生的醫學知識,病歷分析能力。其次,制定臨床路徑表單。臨床醫生依據自身臨床檢驗和文獻檢測內容,制定臨床路徑表單,橫軸為帶教內容、縱軸為時間,制定60天的帶教內容,學習過程是從簡到難。第三,學習帶教內容。在前15天為規培生介紹腫瘤內科環境,告知其相應管理制度,使其充分明確腫瘤科室工作流程,要求規培生對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并充分明確患者身體情況與病情發展,提問規培生本月腫瘤科室的相關案例,與其共同分析相關病歷。在實習的16-30天,指導規培生對1-2名患者進行全程跟蹤,觀察患者病情發展,并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對于一些基礎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告知規培生提前準備本月的案例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提問。在實習的31-45天,讓規培生在查房、臨床診斷時獨立進行,對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要求規培生觀察及處理腫瘤患者的病情。在實習的46-60天,對規培生掌握分管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提出意見,做好相應處理。
1.3 觀察指標
采取我院腫瘤內科自制考卷評估兩組規培生理論知識總分、實踐能力總分,,滿分100分,各項評分與帶教效果呈正比。
另外,采用問卷調查表調查兩組規培生問卷得分,評估內容包括評判性思維、人際交流能力、學習主動性、學習興趣,滿分100分,各為維度25分,各項評分與帶教效果呈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19.0軟件整理數據,計數資料用x?檢驗,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各項考核成績,比較對照組,觀察組問卷調查得分、理論知識總分、實踐能力總分更高,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傳統帶教模式是醫院腫瘤內科的常見帶教形式,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依據帶教醫師的臨床經驗,沒有明確的教學重點、目標及計劃,不具備啟發性、系統性及針對性[1]。隨著不斷創新醫學教育模式,臨床路徑帶教模式已經取代了傳統的帶教方法,主要依據腫瘤內科特征,細化帶教計劃,循序漸進地開展有計劃的帶教目的,確保帶教質量。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靈活性特征,可實施實用性帶教內容,能夠提高規培生對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滿意度[2]。臨床路徑帶教的實施可以輔助規培生拓展診療思路,提升規培生的分析能力,有效掌握臨床專業技能。本次試驗主要對在腫瘤內科帶教中應用傳統帶教模式與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問卷調查得分為(88.36±3.51)分、理論知識總分為(85.91±3.27)分、實踐能力總分為(84.20±3.15)分,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效果顯著高于傳統帶教模式,在帶教中能夠強化規培生的思考能力,帶教醫師還應組織規培生定期分享教學經驗,促進溝通,提升規培生的核心能力[3]。
總而言之,在腫瘤內科帶教中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應用,能夠保證帶教質量,提升規培生理論與實踐能力,有臨床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張梅,李艷明,王榮耀,等.臨床路徑結合基于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在介入手術室新入職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9,14(8):182-183.
李國偉,蔡劍鋒,袁年勇,等.快速康復外科結合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在腹腔鏡膽道探查術中的應用[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8,24(9):604-608.
李九群,伍曉,肖銀貴,等.全膝關節置換患者醫康護一體化臨床路徑與護理臨床路徑的管理效果隨機對照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2):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