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萱
【中圖分類號】R54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子宮肌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通常情況下,育齡期的女性會經常性伴隨著激素依賴型的良性腫瘤。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在我國育齡女性中,有將近20%的女性患有子宮肌瘤,如果說女性的子宮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那么,胎兒就是一顆生命力旺盛的種子,每個女性都希望在瓜熟蒂落之前,能對這顆種子進行細心的呵護。而生長在子宮壁間、宮腔內,以及漿膜下的肌瘤,就像是荒蕪的雜草一樣,給人一種難以描述的厭惡之感。
根據報道數據顯示,生育年齡在20至40歲的女性中,有將近30%的女性患有子宮肌瘤,其中3%至8%的女性會出現子宮肌瘤合并妊娠,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的幾率也會呈現上升趨勢,直至49歲圍絕經期達到了高峰。雖然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很高,但惡變的概率很小,在患者沒有生育要求,且子宮肌瘤沒有導致月經過量或者貧血等癥狀時,我們可以讓其暫時“居住”在體內,并對其進行嚴格的監控與檢查。
1 黏膜下、肌壁間的肌瘤對妊娠影響大
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發生自然流產與不孕的概率要超出正常女性20%至30%左右,黏膜下肌瘤對受精卵著床有著極大的影響,導致不孕情況的發生。盡管在爭奪營養方面,肌瘤不會對胎兒造成太大的影響,然而,隨著孕期的不斷增加,在肌壁間肌瘤或黏膜下,一些較大的肌瘤會嚴重影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空間,嚴重情況還會造成胎位不正。尤其肌瘤所導致的疼痛,會對子宮的正常收縮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出現流產的不幸事件。同時,在分娩過程中,較大的子宮肌瘤對產道造成阻塞,進而導致分娩困難。
2 孕前發現肌瘤是否要手術剔除
如果懷孕前發現肌瘤的話,能否選擇手術方式剔除子宮肌瘤呢?是否選擇手術剔除的主要因素在于肌瘤的位置與大小,現階段,雖然醫學界沒有對懷孕前多大腫瘤該做出手術處理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通常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首先會選擇剔除肌瘤,在肌瘤剔除后再決定是否懷孕。首先,當肌瘤生長在黏膜下,并因肌瘤的存在而導致不孕的患者,不管有沒有造成貧血或者經量增加,都應該先行手術處理。其次,患者曾有多次自然流產或者不孕史,且除了肌瘤外沒有任何引發不孕癥狀時,可以采取肌瘤剔除。
在懷孕早期,盡管子宮肌瘤可能加大流產的概率,但很難評估流產結果是不是由肌瘤所造成,不過通過對過往數據進行分析,孩子本身質量問題是導致早期流產的主要原因。所以說,在懷孕前期,針對粘膜下肌瘤可以考慮在孕前進行處理,而肌壁間肌瘤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對孕婦造成較大的影響,現階段,針對肌瘤直徑大于5cm或存在不良產史女性,醫師給出的建議均傾向于肌瘤剔除處理。
3 肌瘤摘除術后多久才能懷孕?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根據肌瘤的數量與位置等諸多因素,做出科學的綜合判斷,在漿膜下肌瘤手術時,不會對子宮的完整性造成破壞,因此,術后3個月后就能開始懷孕計劃。如果肌瘤位置在漿膜下或肌壁間,并未走進宮腔,且數量有限,同時在肌瘤的剔除過程中,對子宮壁完整度破壞較小的話,可以在半年后開始懷孕計劃。如果肌瘤剔除過程較為困難,且肌瘤數量較多,同時肌瘤進入了宮腔內,此時行肌瘤摘除術很容易損傷子宮壁,且恢復過程也是最緩慢的,通常需要避孕1年到2年,直至醫師認為可以懷孕后才能開始懷孕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肌瘤都要在孕前清除,一些對懷孕影響較小的肌瘤可以采取帶瘤備孕的方式。比如,漿膜下肌瘤或者肌壁間肌瘤,肌瘤直徑小于4厘米時,可以在醫生的監測下帶瘤備孕,然而,肌瘤直徑的衡量標準依然沒有得到同意,通常情況下,如果肌瘤沒有出現扭轉或者缺血時,可以繼續妊娠,肌瘤處理可以放在術后。
4 妊娠期遭遇子宮肌瘤怎么辦?
在很多的情況下,懷孕是偶然事件,且女性在懷孕前并沒有做足充分的檢查,進而導致懷孕后才發現子宮肌瘤的存在。妊娠期子宮肌瘤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肌瘤的紅色變性,具體表現為孕期腹痛,時長伴隨宮縮的出現。通常情況下,紅色變性的發生概率為15%左右,造成紅色變性的主要原因是,在雌激素刺激肌瘤生長后,肌瘤出現了壞死或者缺血。發生紅色變性后,多數患者經過科學的治療后癥狀會得到緩解。
因為紅色變性屬于良性病變,在紅色變性發生后,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治療,然而,針對孕婦的特殊性,缺乏經驗的醫師很難采取正確的處理方式,通常情況下,紅色變性是不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而是采取止痛治療,藥物選擇上以撲熱息痛與雙氫可待因為主,如果出現宮縮情況,可以同時服用宮縮抑制藥物,通常情況下是能平穩渡過整個妊娠期。通常情況下,在妊娠期間解決紅色變性,基本上不會行肌瘤剔除術。
5 剖宮產時能否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針對這個問題,需要患者于醫師進行充分的討論與分析,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希望一個手術能同時解決兩個問題,然而,從醫生的角度出發,在產婦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增加肌瘤剔除術的同時也增加了術中出血或產后出血的風險,因此,醫師的態度與技術成為了問題的關鍵。筆者相信,只要醫師有著充分的把握,面對疾病,患者與醫生的目標是一樣,都希望采取最簡單的方式達成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