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洋英
高血壓是臨床上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心血管慢性疾病。一般在發病早期階段,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大多數患者缺乏對該疾病的重視。高血壓極易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病變,患者若不能及時治療,將會有較高的致死率及致殘率。高血壓也會引發冠心病,兩種疾病同時出現,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為提升高血壓并發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
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及血壓變化情況。在進行血壓測量前,患者應靜坐或靜臥30分鐘。當患者出現血壓急劇增高、頭痛及嘔吐等癥狀時,說明患者可能存在高血壓危象,護理人員應立即通知醫生做好相關的處理工作。在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監測患者的心電圖及呼吸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臨床變化情況進行準確的觀察,確保患者靜脈輸液通道的通暢,準備好各類搶救藥物及除顫儀等搶救設備。
護理人員應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清淡、低脂、低鹽食物,切忌暴飲暴食。患者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適當吃一些谷物及豆制品類的食物,食用少量的魚肉及瘦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心臟病患者每日的膽固醇攝入量應小于300mg,脂肪的攝入量控制在總熱量的30%。患者要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含蔗糖、葡萄糖的食物。患者飲食應堅持高鉀低鈉,適當食用纖維素類食物,以確保大便的通暢。患者應多食用優質蛋白及人體所需的鈣質類食物,食用奶制品,補充鈣質。對于一些喜歡吸煙及喝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吸煙飲酒對自身身體的危害。
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以心理學理論為依據,通過與患者交流,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大多數的高血壓并發冠心病患者均為老年人,心理較為脆弱,情緒波動較大,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護理具有必要性。患者進入醫院之后,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地為患者提供幫助和服務,保護患者的隱私,對患者給予充分的尊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高血壓及冠心病的發病機制,確保患者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提升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疾病治療。
疾病一般會在夜間發作,護理人員需要在夜間巡視病房,密切監測患者的口唇、面色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任何的異常,應立即向醫生報告。患者每日的睡眠時間應保持在7~8小時。
護理人員應要求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服藥,使患者了解藥物的名稱、劑量和作用,要求患者不可擅自減少用藥劑量,并告知患者堅持長期服藥的必要性。一些降壓藥物極易引發直立性低血壓疾病,因此,患者在服藥之后,臥床休息的時間應保持在2~3小時。在必要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起床,在停坐片刻之后,患者可下床活動。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服藥后的治療效果進行密切觀察,若患者的血壓下降速度較快,需要適當調整患者的服藥劑量。還有一些降壓藥物會引發患者出現水鈉滯留情況,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測量患者每日的體重,觀察患者的水腫情況。患者病情較為穩定之后,應繼續服用藥物。硝酸甘油類藥物在使用期間會導致患者出現頭痛,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用藥指導。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是臨床上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兩種疾病合并產生,將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為了確保患者能夠早日恢復健康,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包括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睡眠護理和用藥護理等,為患者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