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欣星
【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職業人群暴露于職業性噪聲的機會增多,職業性噪聲聾發病人數逐年增加,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如何有效的保護聽力,減少職業性噪聲聾的發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職業性噪聲聾的定義、表現、防護及降噪耳塞的正確使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噪聲、耳塞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我們剛離開一個嘈雜的環境,會發現周圍的聲音變得又小又遠,但過幾分鐘會慢慢恢復;但是,如果我們長期處于一個嘈雜的環境,會發現聽力會逐漸下降,經過很長的時間也難以恢復,這便是噪聲對我們的影響。長期接觸噪聲會導致我們的聽力損失,甚至耳聾。在我們的生產過程中,由于機器轉動、氣體排放、工件撞擊與摩擦等所產生的噪聲,出現職業性噪聲聾的人越來越多。據統計,我國約有1000萬工人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下工作,其中約有10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職業性噪聲聾[1],職業性噪聲聾儼然成為職業病疾病譜中的一名新秀。那什么是噪聲性耳聾?它有哪些表現?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呢?
1 什么是職業性噪聲聾
勞動者在工作場所中,由于長期接觸噪聲而發生的一種漸進性的感音性聽覺損傷,這就是職業性噪聲聾。
2 職業性噪聲聾有哪些表現
職業性噪聲聾通常是長期緩慢累積而成的,初期癥狀不明顯,患者除自我感覺耳鳴外,交談及社會活動能正常進行,主要表現為高頻聽力下降,因而很容易被忽略。隨著病程的進一步發展,當聽力損失到語言頻段(即日常語言交流的頻段)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患者語言交流時出現障礙,輕者聽力下降,重者耳聾。由于職業性噪聲聾發生后具有不可逆特點,目前缺乏有效手段治愈疾病[2],所以對待職業性噪聲聾預防才是關鍵。
3 如何防護
我們可以從聲音傳播的三要素進行考慮,即聲源、傳播途徑和接收者。
通過革新生產工藝,研制新設備等途徑可以從源頭減少噪聲的產生,但由于技術條件和經濟因素等客觀原因的限制很難實現。采用合理布置廠區,使用消聲、吸聲材料裝飾廠房等方式可以切斷傳播途徑,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亦較度。由于個體差異,有的人在同樣接噪條件下更易出現耳聾,通過職業健康體檢可以有效地篩選出易感人群,及時調離,但實際調離情況并不理想。
在前幾種方式不易實現的情況下,個體防護顯得尤為重要。使用個體防護簡便易行,經濟實惠,短期內就能實現,且保護效果較好,因而更容易受到用工企業的青睞。
4 降噪耳塞的種類與佩戴方法
通過佩戴護聽器可以在人耳處直接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影響[3]。護聽器種類繁多,用途各異,我們可以佩戴降生棉耳塞、防聲耳塞、耳罩和頭盔等防噪聲用品保護我們的聽覺系統[4]。其中以防噪耳塞體積小、功能全、節約成本而更易被用工企業接受。
4.1 防噪耳塞的常見種類
目前主流的防噪耳塞分為以下幾種:預模式耳塞(硅膠耳塞)、泡沫塑料耳塞(海綿耳塞)、人耳模耳塞等,其中前兩種較常用。
預模式耳塞由硅膠制成,可反復使用,但長期佩戴常會有耳道不適感,與耳道的貼合度欠佳,防護效果有限。
海綿式耳塞表面光滑,回彈慢,可以適用于各種耳道類型,使用時耳朵沒有脹痛感,目前應用廣泛。但海綿耳塞清洗后慢回彈效果會不同程度的減弱,因而不能反復使用。
4.2 耳塞的正確佩戴方法
以海綿式耳塞為例,介紹耳塞的正確佩戴方法
(一)拇指沿食指方向來回揉捏耳塞至適當大小(以個人的耳道大小而定);
(二)左手繞過腦后,提拉右耳上端使耳道拉直,將搓細的耳塞塞入耳道,反之亦然;
(三)待耳塞回彈前用食指輕抵耳塞末端10秒;
(四)檢查耳塞是否佩戴正確,方法如下:用雙手手掌蓋住雙耳聽聲,再將雙手拿開,如果前后的聲響沒有明顯區別,說明密合良好。反之,說明耳塞佩戴效果欠佳,需重新佩戴。
4.3 耳塞佩戴的正確時機
進入噪聲作業環境前應提前佩戴好耳塞,在整個接噪過程中應全程堅持佩戴。降噪耳塞需要持續佩戴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保護聽力的作用[5],佩戴時間越短,有效防護率越低。
5 小結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噪聲污染日益嚴重,對勞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降噪耳塞是經濟、實用、簡便易行的護聽器,堅持正確、持續的佩戴降噪耳塞是保護接噪工人聽力,預防噪聲性耳聾的有效方法之一。用工單位應加強宣傳,做好監管,提高接噪工人佩戴耳塞的主動性,有效保護聽力。
參考文獻
邱毅,楊超敏.職業性噪聲聾防治研究進展[J].應用預防醫學,2012,18(1):59-62.
朱岸平.簡述職業性噪聲聾預防及控制研究現況[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4):164-165.
盛惠娟,黃丹,黃東仁.防噪耳塞綜述及探討[J].中國個體防護裝備,2010,2:34-37.
王懷青.護聽器.中國個體防護裝備[J],2004,6:31-32.
李冬梅,佟久芬鄧.某煤礦接噪工人使用降噪耳塞效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4,30(13):1742-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