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生活方式”是說在社會生產(chǎn)的每一個時代,都有這些個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達,“生活方式病”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由于日常的不良行為,以及社會,經(jīng)濟,精神,文化等不良方面因素導致身心或心理的疾病,嚴重危害人的正常生活。
健康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意思是身體吸收的物質(zhì)和輸出的物質(zhì)是均衡的,指一個人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都處于良好狀態(tài),現(xiàn)如今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還包括心理,智力和道德健康的。影響健康的因素多種多樣,在過去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是生物因素,而現(xiàn)在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生活方式,醫(yī)療保健,環(huán)境衛(wèi)生等因素,其中對人類健康影響最大的因素是生活方式,人的生老病死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因此,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尤為重要。健康生活方式的具體內(nèi)容比較復雜,簡單地說就是平衡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一 不良的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指經(jīng)常的對健康有害的生活習慣。我國人口的死亡中,接近50%死于我們的不良生活方式引發(fā)的疾病。未來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因素來源于人類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健康,減少死亡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2015年原國家衛(wèi)計委頒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yǎng)——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提出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yǎng)66條。青少年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要通過學習66條來提高健康素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保持正常體重,預防近視、超重與肥胖,避免網(wǎng)絡成癮和過早性行為等,讓廣大青少年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處理經(jīng)常遇到的生理、心理、環(huán)境等問題,促進廣大青少年自覺地維護自身的健康,預防成年后各種慢性病的發(fā)生。
二 健康生活必須從小培養(yǎng)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一個人從開始做一件事就要培養(yǎng)好自己的習慣,只有好的習慣經(jīng)常的保持也就慢慢的成為了自己的一種自然狀態(tài)了。反觀對于一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是如此,只有從小就把自己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當成好的習慣來培養(yǎng),自然就會養(yǎng)成好的身體,也不至于等身體出狀況了再去補救要好的多,因為身體只有一次,何況小的時候正是小孩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為以后有強健的身體打下基礎的時期。也許有些人認為那就讓孩子吃點好的補充營養(yǎng)就行了,其實這樣想法就很錯了,因為影響孩子健康才不是單單的飲食,還有很多因素,如果這些因素不注意的情況下也是不能給孩子有好的體魄,所以從小培養(yǎng)的不單單是飲食的習慣,還有很多影響的因素。
三 合理安排飲食
因為小孩的身體正在發(fā)育,是需要很多營養(yǎng)的補充才能維持正常的發(fā)育,可是我們也都知道小孩的吃飯問題就是頭疼的事情,遇見好吃的能吃個死,不對自己胃口的是死不嘗,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暴飲暴食,營養(yǎng)缺失,如果沒有達到營養(yǎng)均衡,這樣只會造成小孩厭食發(fā)育不良的惡性循環(huán)。嚴重時就會有多種疾病的發(fā)病概率,從而影響著小孩的健康發(fā)育和成長。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必須要合理安排每日的飲食,
四 從小培養(yǎng)干凈整潔的好習慣
在生活中保持日常用品的潔凈能夠有效地預防一些疾病,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是家長能送給他們的,對他們一生都友誼的珍貴禮物。因為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往往會影響孩子以后的生活質(zhì)量甚至精神面貌。
4.1 教孩子養(yǎng)成早晚洗漱的習慣。講衛(wèi)生最普遍的事就是每天的洗漱了。孩子小時候家長要認真教會孩子怎樣洗漱,還要協(xié)助完成正確的洗漱方式,讓其養(yǎng)成正確的好習慣,讓洗漱變成一種生活的自然方式;直到孩子感覺到不洗漱就沒法吃早餐、沒法出門,不洗漱就沒法睡覺,能夠自覺主動地去洗漱,不用在催促、提醒了,早晚洗漱的習慣才算是養(yǎng)成了。
4.2 教孩子養(yǎng)成上完衛(wèi)生間馬上洗手的習慣。帶孩子出門,要常備濕巾,在沒有水的特殊情況下,孩子上完廁所,就用濕巾擦擦手。餐前餐后洗手。餐前洗手大家都很重視,其實餐后也應該洗手,特別是小孩子吃東西,筷子、勺子用的不熟練,著急了就會上手。吃東西時注意姿勢、吃相。孩子吃東西時,很多帶孩子的人都會給孩子常備一件吃飯時穿的護衣或護搭兒。在此基礎上,吃東西時注意教孩子、提醒吃東西時的姿勢、吃相,不要把食物濺到衣服上。
五 從小培養(yǎng)講禮貌的好習慣
5.1 父母以身作職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避免自我夸耀,作為家長,自己的言行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師,孩子有沒有禮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養(yǎng)出來的,且孩子生來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模仿別人,所以爸爸媽媽在家里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講禮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比如每天早晨起床或上下班時,應主動與自己的父母長輩問安好;有客人來作客的時候,要給予熱情的招待;接受了別人的幫助以后,要對別人說謝謝;在收到禮物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和你一起寫感謝卡等。有了你的示范,再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你的做法。
5.2 用表揚激發(fā)孩子有禮貌的主動性,要讓孩子能夠?qū)W會禮貌待人,其實平時的表揚和鼓勵非常重要。因為只有表揚和夸獎才能讓孩子體會到有禮貌的孩子大人喜歡,有禮貌的孩子會有很多朋友。所以帶孩子外出參加聚會等活動時要適時地給予孩子這方面的表揚和鼓勵,從而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其實用這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孩子懂禮貌的習慣也間接地培養(yǎng)了孩子自信、開朗和活潑的性格。
六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6.1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料理。從早上起床自己穿衣,刷牙洗臉,自己的疊被子,整理自己的房間。自己吃飯,自己包書包等。從小讓孩子意識到這些事情都是自己必須要做的,別人是不能幫忙的。慢慢地習慣養(yǎng)成了,就會下意識的去做,再也不會要父母幫忙去做了。
6.2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鼓勵、支持孩子做一些能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義務感。如孩子的衣服,襪子要自己動手洗。讓孩子知道這些事情自己必須要動力做的,不要養(yǎng)成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幫忙。
6.3 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孩子動手能力。孩子動手能力越強,腦子就越聰明,出到社會后越容易適應。平時回到家中幫父母掃地,拖地,洗菜,洗碗等,讓孩子明白這些家務不是父母承擔的,自己也是有義務去做的。慢慢地就會養(yǎng)成做家務的習慣了。
七 小結(jié)
有這樣一句名言:“習慣有時是很可怕的,它對人類的影響遠遠超過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人類的行為是95%的習慣做出的,失敗者和成功者唯一的差別就在于他們擁有不一樣的習慣。”這充分說明,一個人擁有好習慣何其重要!而好習慣,說白了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祖國發(fā)展的重任。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素養(yǎng),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他們生活質(zhì)量,是他們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可見,從小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