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相關統計證實,在育齡女性群體之中,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概率約為10%~15%。該疾病的主要特征為子宮內膜相似組織于子宮外部出現。
疼痛為該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最新調查證實:子宮內膜異位癥病患和健康人均相比,其不孕中發生率較高(30%~50% vs 7%~18%)。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典型癥狀包含下腹部疼痛、月經量過多、痛經、性交痛等等?,F如今,臨床依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發生位置對患者的疾病開展分型,將其分為深部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癥以及腹膜型子宮內膜異位癥。如果患者情況嚴重,則會展現為廣泛性盆腔內纖維化與黏連。結合實際情況,本文全面探究子宮內膜異位癥與不孕癥之間的關系。
1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什么?是怎樣發生的?
子宮內膜異位癥也被稱之為內異癥。25~45歲女性為發生此類疾病的好發群體。在正常情況之下。女性子宮內膜覆蓋于宮腔表面,其能夠在女性妊娠時孕卵與子宮著床同時繼續發育,直至分娩的場所。倘若女性未能妊娠,子宮內膜會呈現出周期性脫落表現,進而隨著月經血排出體外。而在特定的條件下,脫落的子宮內膜碎屑被種植于并生長在子宮腔表面之外的地方,就形成了子宮內膜異位癥。而發生異位的位置如果僅僅局限于子宮肌層,則被稱之為子宮腺肌癥。而發生于盆腔卵巢位置的異位癥,通常形成直徑大約5cm,內部含有大量陳舊性血液的灰藍色囊腫,其被稱之為“巧克力囊腫”。
種植學說指出:倘若女性子宮內膜碎屑隨著經血發生逆流,途經輸卵管直至腹腔,非常有可能種植在卵巢表面或者附近盆腔之中。而支持現代漿膜學說的學者認為:存在高度生化潛能體腔上皮分化而來的相關組織,在反復性經血回流以及慢性炎癥環境影響之下,極有可能轉變為子宮內膜組織,就此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還有學者指出:子宮內膜碎屑也非常有可能通過人體靜脈途徑以及淋巴系統傳播到更遠的器官,經種植形成內異癥。
女性子宮內膜碎屑隨著經血逆流,經常發生于近月經期開展了較為粗暴的婦科檢查、其也常見于鄰近月經期的婦科手術、或者在進行輸卵管暢通試驗之后、或者因為月經剛干凈實施輸卵管造影、或者開展剖宮產過程中宮腔內容物流入到腹腔。而在縫合子宮切口時,縫線穿過子宮內膜層亦或者是縫合腹壁切口過程中沒有利用鹽水徹底沖洗,均可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癥。另外值得說明的是,如果未能在第一時間治療宮頸、陰道的梗阻,阻擋了經血排除路徑,也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
2 子宮內膜異位癥和不孕癥之間的關系
諸多文獻證實,子宮內膜異位癥和不孕癥之間存在一定關聯性。但值得注意的是,關于上述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直接因果關系,依舊存在爭議。當前諸多數據調查證實:接近30%-50%的不孕癥病患被證實存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與之相關的發生機制迄今為止尚無準確定論。這種情況非常有可能和激素環境改變、濾泡生長受損、粒細胞功能異常、濾泡液免疫功能異常以及腹膜液免疫功能異常等等有關。當前諸多學者認為,卵巢輸卵管功能受損之后通過腹腔鏡手術也證實了大部分子宮內膜異位癥病患的輸卵管雖然說依舊呈現出開放狀態,但其相關功能活動水平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損傷。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因為由于疾病所引發的卵巢周邊粘連,繼而影響輸卵管將卵子輸送到子宮腔的過程。值得說明的是,輸卵管內環境以及子宮內環境改變,也在不孕癥的發生以及發展之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證實:此類環境改變非常有可能和子宮內膜異位癥病患分泌大量前列腺素類激素存在關聯性。在此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具備血管活性的血栓素以及前列環素。這些患者所呈現出的子宮內膜蛻膜化過程異常,其也為引致胚胎著床困難的重要因素。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俗稱巧克力囊腫,其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類型。育齡期女性一旦罹患此類疾病,通常會對自身的生育能力造成影響。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不孕癥的女性在發現患了卵巢異位囊腫后,通常寄希望于在選擇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之前進行手術切除,目的在于增加妊娠率。但值得說明的是,近幾年來此類治療方式所得出的結果備受質疑。主要因為由于實施手術剝離而引致的損傷創傷非常有可能加劇盆腔內嚴重程度水平以及卵巢功能受損度,繼而減少了患者懷孕幾率。在現如今,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腹腔鏡手術切除卵巢異位囊腫時,難以避免的會對患者卵巢皮質造成損傷,降低卵泡儲備數目。同時也非常有可能引起非預知性卵巢功能受損。
有國外學者研究指出:當患者在接受了卵巢子宮內膜囊腫切除術之后,實施體外受精治療時卵巢與促排卵治療之后生成的卵泡數目和并沒有接受該項手術的女性減少大約30%-50%。也有研究證實:實施手術切除卵巢子宮內膜囊腫的病患相較于沒有接受此項手術的患者來講,接受手術的患者經過IVF治療之后,非但妊娠率沒有升高,其卵巢功能也沒有表現出顯著改善跡象。
從我國實際情況而言,相關檢查證實:在不明原因女性不孕患者之中,大約30%源自于子宮內膜異位癥。而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所統計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的患者比例高達50%以上。如果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病情嚴重非常有可能引發卵巢以及輸卵管傘端解剖結構形狀改變,進而也影響到卵巢排卵障礙和黃體形成不良。相關報道證實:在對490例不孕癥患者開展腹腔鏡檢查過程中,明確存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者為229例。這些患者的輸卵管皆存在程度不一的粘連或者輸卵管傘端黏連現象。
除去會引發不孕癥之外,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還會隨著病灶位置不同而表現出形態迥異的臨床癥狀。較為常見的癥狀為嚴重痛經以及月經不調。
3 如果懷疑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必須馬上看醫生
倘若患者表現出了以上臨床表現應當懷疑其自身罹患了子宮內膜異位癥。此時,應當在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請教專業婦科醫生,實施系統化檢查。通過B超檢查能夠初步明確巧克力囊腫,必要時可以運用腹腔鏡技術開展疾病診治。在鏡下直接尋找異位癥病灶,同時開展切除手術。切除下來的病變組織必須馬上實施快速病理檢查,以得到明確的診斷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