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瓊
【中圖分類號】R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血管瘤是由胚胎期間成血管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見于皮膚和軟組織內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者血管畸形,常見于嬰幼兒。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型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臨床治療方式主要有藥物治療、激光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在藥物治療、激光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會采用手術方式治療。雖然血管瘤手術屬于小型手術,但是麻醉也是必不可少的。現階段,臨床中比較常見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以及局部麻醉兩種方式。那么在血管瘤手術中應如何選擇麻醉方式呢?是全身麻醉還是局部麻醉好呢?其實兩種麻醉方式各有優勢,患者年齡、病況不同,選擇麻醉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依據患者血管瘤的類型、部位以及深淺等因素制定治療方案。
1 局部麻醉在血管瘤中的應用
局部麻醉是指在患者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在局部需要手術的位置注入麻醉藥物來麻痹局部神經,幫助患者緩解疼痛,也成為部分麻醉,適應于小型的手術項目。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局部麻醉技術越來越成熟。雖然局部麻醉是通過藥物阻斷部分神經,達到神經傳導阻隔的目的。但是這種阻隔是完全可逆的,并不會對人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局部麻醉是臨床醫學中最簡潔安全的麻醉項目之一,因此也是臨床中血管瘤手術主要的麻醉方式之一。相對于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雖然麻醉范圍小、持續時間較短,但是其優勢也較為明顯。首先局部麻醉對于人體傷害的程度相對較小,血管瘤患者能夠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進行手術。其次,局部麻醉不僅能夠幫助患者減輕手術中的痛苦,同時還有助于術后鎮痛。除此之外,局部麻醉操作過程簡單,風險性相對于較小,能夠有效緩解術中產生不良的身體反應。血管瘤手術中,局部麻醉適用于血管瘤位于皮膚淺表層的患者、血管瘤面積較小術后無需過多修復的患者、能夠控制情緒配合血管瘤切除的患者,由于患有基礎性疾病不使用全身麻醉患者、非嬰幼兒患者。
2 全身麻醉在血管瘤中的應用
雖然全麻是通過注射藥物抑制腦部神經,但是由于國家對于麻醉藥品監管嚴格。藥量合理的情況下,麻醉藥物對于大腦神經的抑制為暫時的,對于腦部傷害也是可逆性的。因此,正常情況下全麻 安全風險并不高。全身麻醉主要通過吸入以及靜脈注射麻醉藥物,使患者逐漸失去意識,達到術中無痛的目的。臨床中麻醉醫生能夠根據患者自身情況來調節用藥量,從而控制患者麻醉的狀態,具有麻醉范圍大、持續時間長的特點。相對于局部麻醉,全身麻醉能夠讓患者在無意識的狀態下接受手術,避免患者由于過于恐懼出現應激反應而影響治療效果。術后麻醉藥物會隨著人體新陳代謝排出,隨著藥物的排出患者逐漸恢復意識,對患者造成的損傷為可逆的。血管瘤手術中,全身麻醉適用于嬰幼兒、過度焦慮不能夠配合手術的患者、血管瘤面積大的患者、血管瘤位于深層軟組織的患者以及血管瘤手術難度較大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現階段隨著麻醉學科的發展,全身麻醉的風險性較小,但是避免手術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具有以下情況的血管瘤患者應慎用或者禁止使用。嚴重高血壓、顱內高壓、嚴重心血管疾病、存在有上呼吸道損傷、狹窄、阻塞、氣管食管瘺等影響正常通氣者、急性呼吸衰竭、中樞性或周圍性呼吸衰竭、具有精神疾病、癲癇病史的患者。
在臨床血管瘤手術中,局部麻醉以及全身麻醉除了麻醉區域差別明顯外,并沒有顯著的差異。兩者都不會對患者造成重大的 身體損傷,同時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疼痛。而無論是哪種麻醉方式,都需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麻醉科的熱點問題,麻醉零風險是理想的狀態。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患者自身的條件、麻醉條件以及手術室條件不同,為了避免麻醉風險,血管瘤患者需要依據自身的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麻醉方式,從而保障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