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銀娟

【摘 要】目的 分析產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 選擇近一年半內在我院中生產的產婦140例,以生產時間為節點,前70例產婦為研究組采用產房管理,后70例產婦為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對比兩組產婦產房管理滿意度及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結果 與對照組產婦產房管理滿意度相比,研究組更甚,兩組差異明顯,可以進行統計學研究P<0.05。與對照組產婦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相比,研究組更低,兩組差異明顯,可以進行統計學研究P<0.05。結論 給予產婦產房管理能夠有效規避不安全因素出現,降低產婦不安全事件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產房管理;不安全因素;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產房具有較強特殊性,關系到孕婦和新生兒的生命安全。為此,一定要全面分析產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對應的管理策略,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提升產房管理質量。本文重點闡述產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近一年半內在我院中生產的產婦140例,以生產時間為節點,前70例產婦為研究組,后70例產婦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產婦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產婦常規管理,嚴格依據臨床要求進行。
給予研究組產婦產房管理,首先,提升助產護士的綜合素養。強化醫療道德建設為減少醫療糾紛的有效手段。在產房這個特殊科室,助產人員的綜合素養一定要達標,增強與產婦溝通,提高責任意識。應用多種形式對產婦與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其次,組織助產護士學習護理常規。研究發現很多護理人員對護理常規掌握并不是很透徹,為此應增強助產護士護理常規教育,讓其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進行操作。接著,增強助產護士的專業能力。助產護理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是減少工作誤差的關鍵。助產護士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專科操作,還需要掌握接產技術、新生兒復蘇方法以及各種產科檢查方法等。最后,科學分配人力資源,結合產婦與助產護士的具體情況科學調配人力資源,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來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另外要合理排班,防止助產護士過度疲勞。上述這些方式都是規避產房管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措施,既能保證母嬰安全,又能減少醫療糾紛。
1.3 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產婦產房管理滿意度、不安全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進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產婦產房管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產婦產房管理滿意度相比,研究組更甚,兩組差異明顯,可以進行統計學研究P<0.05。詳見下表。
2.2 對比兩組產婦不安全事件發生率
與對照組產婦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相比,研究組更低,兩組差異明顯,可以進行統計學研究P<0.05。詳見下表。
3 討論
當前,產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有:第一,助產人員缺編。因為近些年諸多學校停止開設助產課程,老助產護士相繼退休,一些助產護士跳槽或者是改行,導致醫院助產護士老齡化與缺編。第二,醫護分配不當。助產護士需要面對巨大風險、且工作強度非常大,而績效工資和醫生之間差距懸殊,致使助產護士心理失衡。第三,助產護士責任心有待加強,沒有切實依據規則制定進行護理操作。具體體現在,沒有全面監測產婦產程與胎兒;未有效開展新生兒出生前各種搶救的準備工作;產婦產后沒有依據要求對子宮宮底進行按壓,動態觀察出血情況;未及時將異常情況上報給醫生;沒有全面落實查對制度。第四,欠缺業務素質。因為助產專業技術要求偏高,專業性較強,助產護士的綜合能力和母嬰結局息息相關,特別是當前助產護士嚴重欠缺,老齡化形勢加劇,若是不對助產護士進行定期培訓,他們的業務水平很難滿足現代產婦生產需求。為了保證產婦生產安全,增強風險管理勢在必行,其不但能夠提升產婦護理水平,還能減少醫療糾紛,確保產婦和家屬生命財產安全。產科管理的關鍵是產房,由于產科絕大部分的危險重癥發生地都在產房。所以,增強產房風險管理能夠縮短產婦產程時間,減小不安全事件發生率,提升產婦與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本文實驗結果,與對照組產婦產房管理滿意度相比,研究組更甚,兩組差異明顯,可以進行統計學研究。與對照組產婦不安全事件發生率相比,研究組更低,兩組差異明顯,可以進行統計學研究。和魏新春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差不大,具有代表性。
綜上所述, 給予產婦產房管理能夠有效規避不安全因素出現,降低產婦不安全事件發生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魏新春.產房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5):226.
蘇萍.探索產房助產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預防策略[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2):32-33.
鄒衛.探析加強產房風險管理對于降低產房風險的意義[J].當代醫學,2017,23(14):178-180.
崔妮.產房助產工作中潛在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管理對策探索[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6):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