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

腰椎間盤突出是骨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在腰椎發生不同程度退行性變化后出現,在外力作用的影響下,會使腰椎間盤的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等組織損壞、破裂,相鄰的神經根會受到刺激、壓迫,導致人體出現腰痛、下肢麻木的情況。腰椎間盤突出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醫學采取手術的方式幫助患者治療。由于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術后的實際情況進行康復護理。本文詳細分析影響患者術后康復的因素,并采取適當的解決方法,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腰椎間盤突出屬于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這類疾病多發于20~50歲之間,且男性多于女性。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并伴隨疼痛。部分患者在患有疾病之后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情況,也有可能發生下肢肌肉萎縮等多種并發癥,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只有及時接受治療,才能盡快恢復健康。臨床醫學上通常采用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方法,比如臥床休息、牽引治療、理療推拿或藥物治療、外科手術等。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病情發展的情況有關,若患者能在神經根嚴重變性前確診、接受治療,術后康復訓練的效果更好。
(一)年齡
年齡是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康復鍛煉的一種影響因素。若患者年齡大于50歲,患者的腰椎減壓術后神經功能的恢復情況較差。若患者年齡大于80歲,髖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康復鍛煉效果較差。年齡較大的患者在進行術后康復鍛煉時無法支持,并在多種疾病的作用下,易出現不良情緒,導致術后康復時間延長。
(二)體重
患者體重指數也是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因素。調查發現,正常體重的患者在進行康復鍛煉時,達到的恢復效果要優于超體重、肥胖患者。而肥胖也是引發患者術后感染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肥胖會使患者的傷口愈合速度減慢,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鍛煉的開展。
(一)康復護理措施
首先,術后當天到術后3天。在患者麻醉藥效過后,護理人員確保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幫助患者進行軸線翻身,并將康復訓練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家屬,確保患者能夠進行被動抬腿運動,但要注意患者的動作幅度不可過大,保持每天30次左右。若患者疼痛不明顯,可以適當增加訓練次數。
其次,術后4~7天。患者可使用腰圍輔助鍛煉。患者在下床前,采用仰臥位,佩戴腰圍后采取健側臥位,在家屬或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坐起,待緩和后下床活動。患者若術后恢復情況較好,可以適當進行仰臥抬腿或空中蹬車的運動。
最后,術后7~14天,患者可以進行伸背運動。
(二)飲食護理
為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在飲食方面,患者要聽從醫護人員的囑咐選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同時也要注意蛋白質的補充,以此來保證每日人體的正常需要,適當增加蛋類、奶類食物的食用。由于患者在恢復期內需要做相關的運動,要注意維生素、鈣、鎂等物質的攝入,同時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也要適當增加,以此來促進腸胃道的蠕動,避免便秘。
(三)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
為避免患者在術后出現并發癥,護理人員需要做好預防措施,保證患者的引流管通暢。護理人員要時刻觀察患者引流液的顏色以及量,每日詳細詢問患者,比如是否存在頭痛、惡心的情況;同時也要注意患者的肢體酸脹情況,避免出現神經根水腫。抗感染治療十分重要,由此才能避免患者因傷口感染而引發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