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恬傲 劉臣
提到格萊美,大家一定很熟悉, 它是美國四個主要的音樂獎項之一。它起步很早,1959年5月4日便有了第一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之所以稱之為最有代表性的音樂活動。它是由最專業(yè)的音樂學者組成。以他命名的獎項迄今已有50年的歷史。它的獎杯形狀猶如一架老式的留聲機。它也是世界范圍之內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大獎之一。被譽為“音樂界的奧斯卡”。格萊美作為世界音樂的領航標,同時也為我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意義。
1957年,美國洛杉磯一批音樂人和唱片的公司管理人在一同商議決定下成立了一個代表音樂制品藝術和科學的機構,這個機構的初衷是為了激勵和幫助有才華的歌手、音樂人及幕后的音樂制作人員來提供舞臺去證明自己,從這一天開始,美國國家錄音學會及名為格萊美的音樂獎因此而生。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第一屆格萊美在美國洛杉磯成功舉辦,第一屆的格萊美大獎也于1958年首次頒發(fā),以后美國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每年將會舉辦一次頒獎儀式,獎項也從最開始的26項增加到109項。之后的格萊美大獎在獎項項目上沒有大部分的改動,一直到后來從原本的109個減為78個。
(一)評選過程
自第一屆格萊美舉辦成功后,它作為著全球流行音樂的指向標,扛起了流行音樂的重擔。在評獎上格萊美主要有綜合獎,其中包括年度制作獎、年度最佳專輯獎、年度最佳歌曲獎和年度最佳新人獎這四個基礎獎,其外也包括流行音樂、舞曲、電子音樂、搖滾樂、另類樂、節(jié)奏布魯斯、說唱音樂、鄉(xiāng)村音樂、新世紀音樂、爵士音樂、拉丁音樂、雷果音樂、世界音樂、最佳世界兒童專輯、音樂劇、影視音樂、作曲、編曲、包裝、專輯注解、最佳歷史專輯、制作人、混音人、環(huán)繞音響、古典音樂、音樂錄像帶、音樂電影和特別獎,也就是格萊美的終身成就獎,和格萊美傳奇獎。在評獎系統上,格萊美主要五大部分組成,其中分別包括:提名、審查、入圍、決選和最終得獎。再就是審查,此階段是將各類風格不同的音樂作品進項分類,如果有個別音樂人對自己的作品風格模棱兩可,也可以再此環(huán)節(jié)進行確認。三是入圍,在通過第二環(huán)節(jié)嚴格的分類下,格萊美會將名單派發(fā)給各個專業(yè)的評選小組,除特殊作品需要特殊項目組處理外,其他的作品參加第一輪的票選,每位成員只能從22個項目中精心挑選出9個。第四輪叫做決選,也是第二輪的票選,所有成員將從27個類別中挑選出8個,在各項的五位入圍者進行票選,得出結果。最后一輪是得獎,這是最期待的一輪,結果將由上一輪的評選監(jiān)督員監(jiān)督,將結果郵寄給會計事務所保管,以保密的形式封鎖至頒獎委會當天才能公布。
(二)格萊美的繁榮時期
其實,起初的格萊美并沒有像現在這樣出名,因為很多的音樂家在沒有接觸到格萊美大獎的時候,心里面是并不相信的格萊美的專業(yè)性的,但是在時間的見證下,許許多多的音樂人參與并了解了格萊美大獎之后真正被它吸引,許多的音樂人在格萊美中證實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再加上電視傳媒的傳播、大獎自身舞臺效果和宣傳效果的作用下,格萊美大獎真正的成為了“音樂界的奧斯卡”,也成了各位音樂家心中向往的音樂天堂。
(一)格萊美大獎的自身魅力
格萊美是美國每年年度大型音樂評獎大獎。它之所以稱為音樂界的奧斯卡,原因在于它巨大而自身魅力。這就體現了格萊美獨特的公正性,權威性和他廣泛的影響性。而它的獎項地位也代表了流行音樂中的最高水平。權威性體現在錄音學會,它是由很多有經驗的音樂人所組成的機構,他的人數已經達到了數萬人。其中包括著歌唱家、作曲家、指揮等。他們的要求在于必須至少已有6件作品出版才有資格做格萊美的評委。這樣嚴的要求,也使各位參加格萊美比賽的音樂愛好者更加相信格萊美的權威性。其次就在于它的公正性。格萊美大獎的公正性在于它的投票制度。他的投票制度是十分的嚴格的。來自音樂界的大約100多名音樂家,需要把被推薦的當年的作品進行來回9項投票才能進入第二輪。而且只有一次機會,在基本獎項外,是有指定獎項進行投票,這樣的結果是經過重重選拔的,所以結果很大程度上地確保了評選的的公正性。最后則體現在格萊美大獎廣泛的影響性。它的優(yōu)點主要在于它對于獎項的評比不受該作品的銷量和排行榜的位置的影響,而著重參考創(chuàng)作者本身的藝術造詣和對藝術的貢獻。它的專業(yè)性從創(chuàng)辦至今一只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音樂愛好者的眼球,也為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二)格萊美的指導方向
迄今為止格萊美已經舉行69場頒獎晚會,作為音樂界上最權威的頒獎典禮,格萊美大獎將獎項帶給每一位參賽者,而每一位參賽者也將最好的表演帶給我們臺下的觀眾。曾被格萊美提名的歌手例如:邁克爾·杰克遜,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白手套,他憑借《Thriller》一連拿下了八個格萊美獎項,還和伊麗莎白泰勒一起出席了頒獎典禮。還有卡洛斯·桑塔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6個金唱機。格萊美獎項十分細致和權威,給世界各地音樂愛好者一個通往音樂天堂的夢想。在巨大影響力和宣傳力的輔助作用下,格萊美大獎越來越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關注,它的魅力在于它本身音樂的專業(yè)性成為了各屆流行音樂的指向標,他作為領航標同時去吸引著各界流行音樂的專業(yè)人士。它的成功體現在它代表著美國流行音樂的成熟。
格萊美大獎起步先于我國流行音樂將近一個世紀。迄今為止我國的流行音樂始終發(fā)展慢于歐美地區(qū)的流行音樂。從格萊美創(chuàng)辦至今,華人也有不少為了證明自己音樂實力而向格萊美發(fā)起了挑戰(zhàn),比如往屆曾經被格萊美提名的華人音樂者有杭天琪、馬友友、譚盾、郎朗、吳桐、張靚穎、蕭亞軒等。迄今為止,我國大約有16人曾經被格萊美音樂大獎提名。但是格萊美大獎始終未能成為我們華人為主導的舞臺。無論從音樂角度還是學術性的角度,我國音樂的源起也是非常早的,但是為什么卻讓晚起步一世紀的歐美音樂捷足先登?我國現在也有許多音樂類的選拔節(jié)目,但是平心而論,多數的初心都源于商業(yè)炒作,真正為了音樂而舉辦的選拔節(jié)目少之又少。與此同時區(qū)別于其他不同的選拔節(jié)目:例如《中國好聲音》風靡一時,但是這樣的選拔模板也是參考于《英國好聲音》。希望我國的音樂能做出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有個性的音樂交流和選拔的平臺,多吸納一些新鮮的血液。提倡讓我國更多的“音樂家”出手相助,而不是我們自己一味的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模仿著歐美音樂去改變。應該遵循音樂文化的初心,避開商業(yè)化,真正找回發(fā)揚音樂傳揚流行的本心,提倡更加公開化和公正化,從根本上改善了我國音樂的本心。才會從根本上解決現階段我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問題。但是要強調的是,現在很多音樂人用心創(chuàng)作音樂,但是卻也得不到其他人的共鳴。因為我國大多數現在還是把眼光放在了“流行”而忽視了“音樂”。我相信在不斷的努力下,我國的流行音樂文化一定會擁有自己的一片獨一無二的天地。
通過格萊美大獎,讓我明白了我國流行音樂具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從了解到學習再到創(chuàng)新。我希望我們不止將我們流行音樂的改變提在口頭上,而是落實到行動上,真正的讓我國流行音樂得到提升,而不是沉浸在停滯不前模仿他人的原地當中。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自身的音樂理論提高我國對音樂素質的自身能力,及時吸取正確向上的音樂元素,避免走單一無味的音樂道路。
孔恬傲 哈爾濱師范大學流行系研究生
劉 臣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