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峰
摘 要:新時期背景下,隨著各類媒介不斷融合發展,新媒體時代大幕開啟。在新媒體時代,受眾接受新聞的方式和途徑越來越多,這無疑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多方的挑戰。鑒于此,筆者在本文針對新媒體沖擊下的電視新聞報道策略進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報道策略
引言:當前階段,各類新興媒體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已經占據了整個媒體市場的重要份額,并且給傳統媒體如廣播、電視以及報紙帶來了巨大的沖擊[1]。在這種形勢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必然要做出相應的舉措和轉型,迎接來自新媒體勢力的強力挑戰。因此,在日常電視新聞報道各個環節中,傳統新聞媒體工作者們必須要創新思想、與時俱進,尋找完美轉型的最佳途徑與策略,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強調準確性、時效性和客觀性,并且要與受眾積極交流、互動與溝通,進而讓自身新聞報道工作更具貼近性和親和力,獲取更多受眾的支持與認可,提升傳統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受眾度。
一、解讀新媒體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報道面臨的三大難題
(一)電視新聞傳播途徑較為匱乏
在以往,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新聞報道始終擁有極大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并且新聞內容也深受觀眾們的喜愛和關心[2]。然而在新媒體大環境下,人們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和不同方式獲取各類新聞信息,比如說通過手機、筆記本、IPAD以及電腦終端等隨時隨地上網進行相關新聞搜索和獲取,這種快捷化且便利化的新聞獲取方式無疑對傳統電視新聞產生了巨大沖擊與影響,由于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途徑基本受限于通過電視進行播放,無論是便捷性還是時效性都無法與網絡傳播相提并論,傳播途徑匱乏且單一無疑成為新時期制約電視新聞媒體全面發展的一大關鍵因素。
(二)電視新聞信息的豐富性不足
平心而論,新媒體時代大背景下,各類信息資源堪稱為新聞傳播的先決條件和重要基礎[3]。只要擁有一部手機和網絡,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新聞的制造者和傳播者。但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搜集新聞信息的過程中還是主要沿用新聞采訪以及實地調查等收集方式,這必然會受到時間、空間等客觀條件的局限性,在傳播效率上較為緩慢。并且與新興媒體相比,傳統在電視新聞媒體的信息資源缺乏豐富性和話題性,這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會讓受眾會被形式新穎且風格獨特的新媒體新聞傳播所深深吸引。
(三)電視新聞觀眾流失現象嚴重
“互聯網+”時代完全改變了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網絡生活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生活中的主流方式和重要組成部分。這就導致失去競爭力的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逐漸“失寵”,慢慢淡出受眾們的視線。并且近年來傳統電視新聞觀眾的數量也呈現出明顯下滑趨勢,這種嚴重的觀眾流失現象必然會在客觀上的阻礙電視新聞媒體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
二、新媒體沖擊背景下有效提升電視新聞報道質量的四大策略
(一)必須強化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力度
新媒體時代,針對社會輿論報道這一陣地來講,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必然會產生巨大的碰撞與“對戰”。而優質化且具備建設性的輿論監督報告堪稱為整個社會良性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催化劑”。如今新媒體大環境下,盡管新興媒體來勢洶洶,但針對輿論監督報道力度和質量而言,傳統電視媒體所獨有的報道經驗、報道水平以及后續跟進報道力度顯然是新媒體無法比擬和無法超越的。因此,針對各類輿論監督報道,傳統電視新聞工作者們必須要強化報道力度,增強報道效果,讓優質的輿論報道能夠引發強烈的社會影響力和社會效應,進而重新奪回更多受眾的關注與支持,讓自身在獨家新聞以及輿論監督新聞報道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全面提升電視新聞與受眾互動性
客觀而言,新媒體時代,新聞互動性無疑是傳統電視媒體必須提升和加強的一個重要領域且事關重大。在具體的電視新聞互動環節以及互動活動中,傳統電視新聞編輯以及新聞記者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搭建一個優質的網絡新聞平臺,并且創設新聞反饋論壇。通過這一橋梁為傳統電視新聞工作者與受眾們提供一個穩定的信息溝通渠道與平臺,讓電視編輯與記者能夠在第一時間聆聽和觀看到受眾們的聲音與感受,進而對自身電視新聞內容以及形式進行有的放矢的創新化改進與提高。
(三)傳統電視新聞應打造融媒體矩陣
新媒體時代,各種短視頻新聞報道成為主流新聞報道發展趨勢。鑒于此,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必須要與時俱進,爭奪短視頻新聞的市場,電視新聞媒體需要結合自身發展實力與新聞報道經驗,打造出一些優質的新聞短視頻品牌欄目,牢牢掌握受眾新聞喜好與口味,進而在競爭過程中不畏挑戰、成竹在胸。與此同時,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還必須集中精力全面構建一個融媒體平臺,打造一個與時俱進的融媒體矩陣。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護自身電視新聞節目的原創內容不受侵權與抄襲。近年來,諸多自媒體以及新興媒體抄襲和剽竊傳統電視臺新聞內容和新聞欄目現象屢禁不止,讓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自身利益受到嚴重威脅,并且經濟效益受到巨大損害。因此,全面構建和打造融媒體矩陣,讓自身優質節目獲得最有效的版權保護已然成為一件頭等大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必須要全面加以重視和關注。
(四)注重挽留和保護優秀采編人才
新媒體時代,也是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現階段許多電視新聞媒體的人才流失現象極為嚴重。導致傳統電視新聞采編隊伍出現老齡化以及年齡斷層。諸多發展迅速的新興媒體采用“重金挖人”方式招募和挖走傳統電視媒體的優秀采編人才。這種情況無疑為傳統電視媒體敲響了警鐘。如何有效挽留和保護優秀的采編人才,如何有效培養優秀的年輕人才,已然成為傳統電視媒體領導層和決策層必須要認真思考的仔細分析的重要課題。只有妥善化解決這一問題,保留住“有生力量”,并且吸收“新鮮血液”,才能夠讓自身未來新聞采編工作擁有強大的火力支持,才能夠在新媒體時期的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始終保持高頻輸出,新聞采編保質保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報道的轉型與創新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想要全面迎接各類新興媒體的挑戰,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必須要不斷探索、不斷鉆研、力爭尋找到更為科學化、合理化的新聞報道理念與報道策略,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力爭讓傳統電視新聞報道更具生命力和影響力,自身節目整體質量與水平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張家兵.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如何出彩出新[J].傳播力研究,2019,99(28):198-199.
[2] 盧佳.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策劃與新媒體的關聯[J].西部廣播電視,2019,99(17):198-199.
[3] 張廣軼.“互聯網+”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報道方式的變化[J].西部廣播電視,2019,99(17):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