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敦興

【摘要】:目的:探討對于創傷昏迷患者通過聯合應用醒腦針與運動療法的治療效果并觀察該治療方案的促醒作用。方法:對照組進行西醫常規治療,同期觀察組患者聯合應用醒腦針與運動療法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平均蘇醒時間為(15.15±2.06)d,對照組患者為(23.62±3.18)d,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97.06%,對照組88.24%,P<0.05。結論:創傷昏迷患者通過運用醒腦針法與運動療法治療可獲得滿意療效并加快患者蘇醒。
【關鍵詞】:創傷昏迷;醒腦針;運動療法;促醒;效果
創傷昏迷患者多是由于交通意外事故、撞傷或跌落傷等造成的意外創傷昏迷,此類患者的致殘率較高,并且存在意識障礙及神經功能損傷,若未能及時有效治療非常容易造成植物人狀態。患者的昏迷狀態是由于腦功能衰竭而誘發的持續性意識喪失,由于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無法實現生活自理,同時治療費用較高,也給其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及思想負擔,因此在治療中及時促醒意識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通過西醫藥物治療雖可取得一定療效,然而治愈率仍有待提升,特別是患者的各類并發癥以及殘疾率相對較高,同時自身功能恢復速度較為緩慢。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以下將分析聯合應用醒腦針與運動療法對創傷昏迷患者的治療價值。
1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本院68例創傷昏迷患者,依據治療方案分組,觀察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齡23~67歲,均值為(43.9±0.3)歲;GCS評分3.2~6.4分,均值(4.5±0.2)分。對照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21~68歲,均值為(43.8±0.5)歲;GCS評分3.1~6.6分,均值(4.4±0.5)分。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西醫常規治療,如控制顱內壓、止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改善微循環、營養支持、抗癲癇以及抗感染等,給予醒腦靜(20ml)進行靜脈輸注治療,20%甘露醇(125ml)實施脫水治療,同時還需定期協助翻身并給予叩背,防止發生窒息或壓瘡等情況,維持良肢體位;同期觀察組患者在此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醒腦針與運動療法治療,方法如下:(1)醒腦針:待各項生命體征恢復平穩后采取醒腦針法治療,穴取涌泉、合谷、四神聰、人中及百會等穴為主穴,同時增加關元、氣海、內關、三陰交及足三里等穴為配穴。應用30號的1.5寸無菌毫針實施針刺,結合病人實際體質來確定進針深度。再以電針治療儀對患者合谷穴及涌泉穴進行治療,維持強烈刺激30分鐘后行提插捻轉,以患者局部肌肉跳動為宜,期間需密切監測生命體征。醒腦針法每日治療1次,以2周作為1療程,期間間隔1周,共計治療2療程;(2)運動療法:1)上肢運動:對患者的手指、肘關節、腕關節以及肩臂等進行被動屈曲,指導完成手指的張開與合攏練習,同時對肩關節進行按摩與擠壓,進行肩部的內旋和外展活動;2)下肢運動:對于腿部肌肉進行適當按摩,協助完成髖關節的被動屈曲活動。軀干完成內旋及外展活動,同時患肢完成屈曲旋轉,每日協助完成床旁站立練習2次,每次時間為30分鐘,同時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逐步增加訓練時間及強度;3)下肢關節活動:對踝關節以及指關節進行被動伸曲,其中踝關節需進行內旋和外展練習,并指導完成指關節的分開與合并,每天練習3次,每次持續時間為15分鐘。
1.3評價標準
對比2組患者的平均蘇醒時間,并對治療4周后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分為臨床痊愈:GCS評分>14分;治療顯效:GCS評分13~14分;治療有效:GCS評分9~12分;治療無效:GCS評分<9分。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19.0分析,數據標準差為(±s),組間數據行t/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平均蘇醒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蘇醒時間為(15.15±2.06)d,對照組患者為(23.62±3.18)d,組間對比P<0.05(t值=6.185,p值=0.000)。
2.2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97.06%,對照組88.24%,P<0.05。
3討論
創傷昏迷患者為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此類患者治療難度高且預后較差,具有一定的病殘和病死風險,通過積極搶救后仍然存在神經功能損傷以及意識障礙等情況,并處在昏迷狀態下對其生活質量產生較大影響。中醫學認為創傷昏迷主要是由于氣血阻滯以及清竅蒙蔽所引起,通過早期進行醒腦針法治療可幫助改善顱內缺氧狀況,并盡快促使大腦皮層恢復平衡,有利于改善顱內興奮功能[2]-[3]。通過對涌泉穴、人中穴以及百會穴等進行針刺,能夠快速提升神經興奮信號強度并改善血氧水平,有利于促進腦血流灌注的恢復,并盡快激發患者大腦細胞的活性,有利于提高腦細胞功能[4]。在此基礎上配合運動療法,通過對上下肢體進行被動運動以及進行膝關節主被動運動,有利于調節腦細胞血氧供應,并加快腦細胞功能恢復,促使患者腦細胞功能盡快重建,同時運動療法可加速軀體血液循環,避免發生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等并發癥。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蘇醒時間短于對照組,同時該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以上數據進一步表明,聯合應用醒腦針法與運動療法可有效提升創傷昏迷患者的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創傷昏迷患者通過運用醒腦針法與運動療法治療,可獲得滿意療效并加快患者蘇醒。
【參考文獻】:
[1]陳立梁,曾驥.針刺聯合運動想象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20,41(7):983-985.
[2]李海燕,胡方煜,朱防震, 等.靳三針與運動療法聯合物理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20,12(13):38-41.
[3]許秀峰,常小榮.針灸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家庭醫藥,2020,22(1):80-81.
[4]汪熙臻,魏梁鋒,高進喜, 等.早期針刺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昏迷促醒的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7):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