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光莉
4月20日,在普定縣馬官鎮中心衛生院二樓寬敞明亮的病房中,一位老人正在進行靜脈治療。
“衛生院的治療效果好啊,我現在都能走動了!”老人激動地說。
老人名叫余昌友,今年72歲,患有腦梗塞病癥,是普定縣馬官鎮堡橋村村民。針對余昌友的病情,馬官鎮中心衛生院采用針灸、營養腦細胞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使他的病情大為好轉。
“現在在鎮里就能享受到這么好的醫療,以后再也不用往縣城跑了?!庇嗖研χf,“經過治療后,原本半身不遂的我,現在基本生活都沒什么大問題了。這里的每一位醫生護士我都認得,他們待我像親人一樣?!?/p>
余昌友老伴也喜笑顏開地對記者說:“以前他病情嚴重的時候,我要照顧他所有的生活起居,現在他都能夠自己吃飯和走路了。我每天上午陪他來到衛生院治療,中午就可以回家,方便!”
5年前,正在務農的余昌友突然暈倒,被確診為腦梗塞,并引發左上下肢肌張力為零、面部偏癱等后遺癥。
“當時我們村里還沒有直達縣城的客車,只能由親友開車送我到縣城的醫院,來回路程得1個小時?!庇嗖颜f。
2015年6月開始,余昌友與家人就來回奔波在縣城醫院與家之間。由于余昌友的病情狀況不佳,且縣城醫院就診患者較多,床位緊張,家人為此十分擔憂。
變化發生在2018年。
2017年底,馬官鎮中心衛生院搬遷至新院區。2018年2月,普定縣中醫醫院委派急診科主任陳云斌前往幫扶醫院馬官鎮中心衛生院任副院長,扎實開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考慮到鄉鎮群眾大多喜好飲酒,容易引發胰腺炎,因此我們增設了血、尿淀粉酶,C反應蛋白及凝血功能檢驗等設備,并配備了檢驗員。”陳云斌說,來到這里后,他們在馬官鎮中心衛生院開設了遠程會診室,并與普定縣中醫醫院開通了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使疑難病癥患者能夠得到縣級醫院及時有效的治療。
除配置硬件設施外,陳云斌在衛生院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并開展醫護人員業務培訓,豐富醫護人員的臨床醫學知識,同時融入普定縣中醫醫院的特色中醫醫療,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著重提升衛生院的醫療質量。
一切準備就緒,陳云斌卻遇到了難題。由于鄉鎮群眾大多健康意識較為薄弱,主動就診的患者較少,容易埋下健康隱患。為此,陳云斌與同事在寒冷的二月天,趁著鄉鎮趕集的日子,冒著風雨到趕集地點,拿著喇叭為群眾作健康知識宣傳。
“喊了一天下來,聲音都嘶啞了。”陳云斌說,“我聯系好普定縣中醫醫院安排專家在馬官鎮中心衛生院為群眾開展義診,讓群眾們知道現在鎮里有了更好的醫療,在家門口就能看病!”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陳云斌的宣傳帶動下,衛生院就診患者逐漸增多。隨著縣域醫共體的緊密結合,衛生院的醫療質量得到穩步提升。
目前,普定縣中醫醫院委派到馬官鎮中心衛生院進行幫扶的醫護人員共有3人,他們從基礎設施、業務能力、醫療服務等方面幫助馬官鎮中心衛生院實現了醫療質量的提升。截至2019年底,馬官鎮中心衛生院與普定縣中醫醫院遠程病例數據互傳達6000例左右。

幫扶醫生為患者余昌友看病。(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光莉 攝)
“自緊密型醫共體建立以來,衛生院接診量明顯提高,當地群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瘪R關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李文興說,“如果遇到疑難雜癥就聯動普定縣中醫醫院進行治療,之后再轉入衛生院進行康復,這不僅解決了縣級醫院床位緊張的問題,還能夠讓鄉鎮的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群眾贊不絕口?!?/p>

馬關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李文興( 左二) 與普定縣中醫醫院幫扶醫護人員合影。(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王光莉 攝)
鏈接
貴州35個縣(市、區)納入全國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縣
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指重點探索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并與鄉村一體化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形成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衛生健康和深化醫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強調以基層為重點,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2019年6月,貴州省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印發《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發展實施意見》,明確將優化重組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改革縣域醫療機構管理體制,建立醫共體資源和服務貫通機制。2020年,全省所有縣(市、區)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基層衛生機構全部納入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力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率達到65%,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
截至2019年,貴州啟動18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35個縣(市、區)納入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大力推進全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落實各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快補齊鄉鎮醫療機構短板,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