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羅亮亮
“髖關節骨折,是怎么受傷的?”
“摔了一跤。”
“多長時間了?”
“7個月了。”
“從目前拍片檢查的情況看,建議做髖關節置換手術。”
4月20日,在冊亨縣坡妹鎮中心衛生院,一場基于貴州省遠程醫療系統的遠程會診把患者黃發平和遠在縣城的冊亨縣人民醫院聯系起來,他不出鎮就能得到縣醫院醫生的診斷。
56歲的黃發平是冊亨縣坡妹鎮納塘村松林組人,7個月前,他不慎從摩托車上摔下,頭部腿部不同程度受傷。
在一次復診中,X光片顯示,黃發平的病情似乎有變化,衛生院院長鐘成波向縣醫院發起了遠程會診。
“DR成像不夠清晰,建議到縣醫院來做進一步CT檢查。”縣醫院骨外科專家提出建議。
于是,黃發平家人將他送到冊亨縣人民醫院進行CT檢查,結果顯示其髖關節骨折處有壞死跡象。
“征求患者及家屬同意后,我們馬上根據縣醫院骨外科專家的建議改進了治療方案,對使用的藥品和劑量進行了調整。”鐘成波說,遠程診療讓衛生院醫務人員診療水平在診療過程中得以提高,“能從專家的診療過程中學到方法和積累經驗。”
在4月20日的復診中,縣醫院骨外科專家發現,黃發平髖關節骨折處的壞死跡象不僅沒有緩解,還呈現發展趨勢,因此建議他做髖關節置換手術。
“醫生告訴我,醫保報銷后手術費為5000多元,我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黃發平說,接下來他會好好考慮專家的建議,配合治療……

通過遠程醫療視頻會診系統,冊亨縣人民醫院骨外科專家為黃發平(左一)進行遠程診斷。(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羅亮亮 攝)
在5萬余人口的坡妹鎮,關于遠程醫療的故事,每個月都有十來例發生在鎮中心衛生院。遠程醫療讓當地群眾在得到及時有效救治的同時,節省了往返路費和生活費。
鐘成波告訴記者,在全省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坡妹鎮中心衛生院遠程醫療系統于2018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整套系統除視頻會診設備外,還包含了遠程DR、心電等9臺診療設備。“通過遠程醫療系統,全鎮居民可借助冊亨縣人民醫院和寧波對口幫扶冊亨的醫療力量及資源,真正實現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
除此之外,衛生院通過遠程會診學習專家的診療方法,參加省、州、縣級醫療機構定期開展的診療課程,醫務人員診療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鏈接
貴州建成國內目前國內最大的遠程醫療專網
自2016年以來,貴州建成了全省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和國內目前最大的遠程醫療專網,并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置數字化醫療設備,國家和省外優質醫療資源通過專網遠程覆蓋省、市、縣、鄉四級所有政府辦醫療機構,同時推動遠程醫療向村級和公立醫院科室延伸。貴州同時在全國率先出臺遠程醫療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制定遠程醫療責任認定辦法、績效分配比例和對口幫扶駐點時間計算辦法,走出了一條在政府主導下充分體現公益性的遠程醫療貴州路徑。
2019年底,貴州全省遠程醫療服務總量為105.43萬例,共1836家醫療衛生機構全部接入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已成為國內目前最大的遠程醫療專網。2020年,貴州將大力推進遠程醫療提升工程。完善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全面加強遠程醫療服務應用;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西部中心和“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探索開展省互聯網醫院建設;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電子健康卡發行應用。
“第一次使用遠程醫療系統,是我們接收了一位肺炎患者。當時,我們的醫生因診療水平不足,見其肺部陰影卻不敢下結論,遠程會診后才確定了治療方案。”鐘成波回憶說,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現在,他們已經掌握了多數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方法。
在冊亨縣,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已覆蓋了所有鄉鎮(街道)公立醫療機構。全縣共投資2109.52萬元,進行相關的場地標準化、配套設備、醫療設備、數據儲存和信息軟件等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有效解決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匱乏、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
通過遠程會診,冊亨縣讓群眾享受到有資質專家會診的服務,有效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構建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通過遠程醫療服務管理平臺,2019年以來,全縣完成臨床會診318例、影像診斷75例、心電診斷173例、超聲診斷267例、檢驗診斷5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