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劉莉,韓群英,趙振國通訊作者)
(1.濟寧醫學院,山東 濟寧 272051;2.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山東 濟寧 272051;3.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 濟寧 272001)
在臨床中,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原因十分復雜,病程十分漫長,病情進展相對緩慢,往往當患者表現出明顯的癡呆癥狀時才能進行診斷,而治療效益無法發揮最大效果。因此在臨床中對抗阿爾茲海默病的關鍵在于提前預防,如果能較早從診斷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發病特征,對于后續的治療有很大幫助[1]。有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危險因素間存在很大關系,例如很多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多伴有嚴重的心血管類疾病,可見二者間存在較大關系[2]。本文對比進行深入研究,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間59例于我院收治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作為研究組,男32例,女27例,年齡56-78歲,平均(69.15±5.31)歲;另外選擇59例健康人員作為參照組,男30例,女29例,年齡57-79歲,平均(69.29±5.19)歲。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研究組患者皆符合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對此次研究內容知情且簽訂同意書;經我院醫學倫理會批準。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的臟器類疾病,可能對研究結果有影響;患有精神類疾病無法正常交流;患有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已被納入或擬被納入其他研究。
1.2 方法。選擇專業的神經內科醫生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并對患者的心理進行整體性評估。評估的依據為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史等。
1.3 觀察指標。采取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日常行為量表(ADL)、Hachinski缺血量表進行評價。另外單對患者的體征和血管疾病狀況進行對比。
2.1 功能水平對比。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MMSE、ADL、HIS得分進行對比,數據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功能水平對比(±s)

表1 功能水平對比(±s)
?
2.2 體征對比。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進行對比,數據未見差異,P>0.05,見表2。
2.3 心血管疾病對比。經治療,對兩組患者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人數進行比較,數據有差異,P<0.05;患有高LDL-c癥的患者則未見差異,P>0.05,見表3。
表2 體征對比(±s)

表2 體征對比(±s)
?

表3 心血管疾病對比[n(%)]
在此次研究中表明,許多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血管危險因素,往往此類患者在年齡、性別、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均有特異性,而這些因素會導致患者認知功能逐漸出現障礙。由于阿爾茨海默病多在老年人群中發生,屬于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一旦確診治療難度較大[3]。而隨著當前我國老齡化社會不斷加劇,在臨床中發生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越來越高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大安全問題,對于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危險因素間的相關性直接關系到該病的防治[4]。
通過以往的臨床案例研究表明,很多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危險因素有至關重要的關系,因為血管危險因素越高,極有可能引起腦內低灌注,從而導致患者的神經細胞代謝狀況越來越差,進而引起患者認知功能下降[5]。一般在使用改善腦灌注的藥物后可以有效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情進展狀況。通過研究可以得出血管危險因素嚴重程度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情發展狀況成正比,兩者間的關系密不可分。
還有研究證明,阿爾茨海默病和糖尿病之間也存在關系,而國外也有研究表明,當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狀況失衡,此類代謝綜合征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加劇;并且單純的糖尿病也會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在學術界猜測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腦內胰島素抵抗狀態存在[6]。另外冠心病也和阿爾茨海默病關系密切,它會直接引起患者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從而導致心臟泵血功能降低,進一步減少血流灌注量。可以說此病理變化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相互依存。而冠心病會引起患者的認知功能降低,原因主要是由于斑塊破裂產生血栓,致使血管堵塞不通。以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為例,該癥狀屬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類,由此可以導致患者腦內血流灌注量下降,同樣也會參與到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情進展中。
當患者發生高血壓時因為造成腦內腔隙性和皮層梗死,由此會引起患者出現神經炎癥,進而也會導致患者認知功能下降[7]。在采取高血壓藥物進行對抗可以明顯看出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有所減慢,不但能夠預防癡呆和腦卒中的發生率也會減緩阿爾茨海默病的進程,這在以往的臨床研究中已得到驗證。
除了以上所列舉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血管危險因素會對阿爾茨海默病產生影響,此外患者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也會對腦內血管造成嚴重損。例如大部分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腦內有β淀粉樣蛋白沉淀,而沉淀位置多處于軟腦膜、腦實質內血管等,同樣也會引起腦淀粉樣血管病。從阿爾茨海默病死亡的尸檢報告中看出,多數患者死于腦梗死,同樣出血性卒中造成的致死率也占很大一部分。由此可見,如果能夠對患者的血管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阿爾茨海默病發生,并可能延緩其進程,同時還能預防卒中發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綜上所述,本文研究雖然無法明確說明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危險因素間的相互原理,但是可以為后續的臨床研究提供參考。而通過以上簡要分析可以更加確定血管危險因素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關系密不可,這對于未來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和預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