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梅,趙協慧通訊作者,李杰,吳萍,趙艷霞,黃寧斌
(青海大學醫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1)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對中醫藥發展做出過重要指示,國務院發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也指出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是當前的重點任務之一[1]。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指出:“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要進一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堅定“四個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醫文化體現了中醫藥學的認識觀、思維方式、道德追求和價值觀念;它以中醫藥學為基礎,揭示了關于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背景、主要特點和基本規律。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普遍認為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可以概括為仁、和、精、誠四個字。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醫學的人體本身、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統一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方法論、中醫臨證思維以及醫德倫理等交互滲透。例如,中醫學中天人合一的觀念,不僅僅是人體本身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更重要的是要求人的身心以及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而且在中國傳統人文醫德理念中醫術和醫德是不可分割的,在臨床工作實踐中強調“仁”的醫德人文理念[2]。
由于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醫學教育的培養目標也發生了改變。醫學專業教育不僅僅著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而更加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促進全面、綜合的素質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把“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中醫高等教育必須將醫學專業知識與中醫文化的傳授相結合,肩負起中醫人文精神的傳承使命,在對中醫藥大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醫學人文科學以及中醫學文化價值的教育,不能把醫學教育當作一種與傳統文化沒有關系的事業來發展。教師應在傳授醫學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加強傳播中醫的核心文化,培養學生熟悉中醫文化形成的淵流與歷史背景、掌握中醫的理論架構體系、尊崇中醫的醫德精神,使他們通過對優秀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醫乃仁心”、“以人為本”等中醫人文精神,實現現代醫學教育背景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他們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時代新風的弘揚者、優良風尚的倡導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踐行者”[3]。
2.1 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在專業課教學中有機融入中醫傳統文化。將中醫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于課堂教學中,梳理中醫文化中“天人合一”、“大醫精誠”、“以人為本”等精髓內涵,貫穿于不同年級的中醫課程教學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學生不斷地在課堂學習中受到教育和影響。使學生通過平時學習積累,增強自豪感,提高認識,使傳承岐黃醫術,發揚光大中醫文化的信念深植于學生們的心中。
如在新生的入學教育中,進行對中醫傳統醫德的教育;在大一《中國醫學史》、《醫古文》的教學中,通過對古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事跡的講解,加強對“大醫精誠”中以人為本、“人命至重”的仁愛思想,“精誠合一,德術并重”、注重修身養性的職業道德觀教育;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
《黃帝內經》的教學中,融入中華醫藥學天人合一的生態中華生態醫藥學文化,陰陽五行的中華動態醫藥學文化,以五臟為中心的中華人本醫藥學文化;在《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等中醫經典課程的教學中,融入以患者為本、中醫治未病、辨證論治、精益求精的臨床思維教育。在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臨床各科的教學中,通過臨床見習、實習,培養學生把專業知識與中醫優秀醫德相結合,用中醫傳統文化價值觀來指導生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臨床診治中發揮中醫的傳統優良醫德醫風,具有“仁心仁術”,為成為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的醫生打下基礎。
2.2 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激勵機制,開展豐富多彩的中醫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作為第一課堂的延續和拓展,第二課堂亦是人才培養過程的重要環節,且隨著高校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造能力提升、創新思維培育等方面第二課堂的作用越發顯現。在暑期小學期,開展專題講座或播放有關中醫文化網絡公開視頻課,為中醫專業在校生開展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組織學生開展中醫藥文化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組織開展“大醫精誠”、“傷寒雜病論·序”等體現中醫文化核心內涵篇章的誦讀表演,召開中醫傳統文化主題班會等,激發醫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中醫藥文化的興趣,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將中醫傳統文化參會滲透[4]。
2.3 通過社會實踐,強化中醫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現。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開展中醫文化進養老院、進社區的活動,讓學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通過躬身實踐去宣揚中醫傳統文化,在實踐中進一步發掘中醫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揚光大中醫藥文化的精神內涵,從而使中醫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地繼承和發展[5-8]。
通過上述課內、課外、社會實踐三方面全面結合的方法路徑,將醫學專業知識教學與中醫藥傳統文化價值教育緊密結合,使中醫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腦、深入心、化為行動,形成以專業技能育人、以思想道德養人、以優秀文化化人的新時期人才培養理念,為社會培養人文素質優秀,在醫療工作中德才兼備的時代中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