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廣西南寧市第八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3)
受年齡增長的影響,老年患者的機體、器官功能不斷退化,容易出現糖尿病、骨關節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內科疾病,加上其行動、感官較為遲鈍,因此在住院期間存在較高的跌倒風險[1]。老年患者若出現跌倒,輕則皮膚、關節等受損,重則骨折、腦部創傷,會導致其住院時間延長,醫療成本增加,甚至出現醫患糾紛,給患者和醫院帶來負面的影響[2]。因此,如何降低老年患者的跌倒風險,已是臨床護理重點研討課題。有研究表明,風險管理護理能有效降低護理風險,幫助老年患者預防跌倒事件,為探其究竟,本次研究將風險管理護理應用至內科老年患者中,并將其護理結果做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從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內科老年患者中抽取874例作為分析對象。其中,男504例,女370例;年齡60-85歲,平均(68.24±3.61)歲;住院天數14-21天,平均(18.21±1.06)天。納入標準:①了解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年齡>60歲者。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病史或意識障礙者;②臨床資料不全者。本次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風險管理護理內容主要有:
(1)安全管理。組建安全管理小組,有護士長—組長—責任護士共同管理,責任護士要收集所有患者的疾病情況、一般信息、用藥情況、認知水平、自理程度、跌倒史、不良生活習慣等,根據收集內容評估每位患者的跌倒風險因素和風險等級,并由小組共同制定預防護理措施。建立跌倒危險因素評估表,表內容包括年齡、服用藥物、身體狀況等,若患者分值≧4分便可列為高危重點人群,需要重點關注。護士長、組長需要全程監督指導工作,落實好每項護理措施。
(2)安全警示。被歸為高風險跌倒范圍的患者,其床頭需貼上“高危跌倒”警示語,并佩戴紅色的手環,患者在進行沐浴、如廁時需有家屬或護理人員陪同;在病房過道、走廊、樓梯口、拐角處等顯眼位置張貼“小心跌倒”等警示語,時刻提醒患者保持預防跌倒意識;在走廊、病房處張貼預防跌倒、跌倒后處理流程的宣傳畫,并將預防跌倒報告手冊等資料發放至每位患者手里,并監督其詳細閱讀,每日進行預防跌倒知識宣教。
(3)改善病房環境。定時清潔走廊、過道、樓梯間的雜物;限制探望人數;在過道、浴室、床邊、衛生間加裝扶手;定期檢查公共設施的安全,保持病房燈光明亮,降低外界環境影響因素。
(4)安全指導。指導患者下床時要緩慢起身,不可著急,尤其是在服降壓藥、降脂藥等不良反應較大的藥物時較容易出現低血壓現象引起跌倒;患者若需要協助,應及時按鈴呼叫護理人員;當地面被患者弄臟、弄濕,要及時告知護理人員清理,避免自行清理;指導患者將私人物品收放好,生活用品擺放在容易拿放的位置,保持過道通暢,避免被絆倒。
(5)健康護理干預。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防跌倒鍛煉,如散步、扎馬步、打太極、緩慢倒走等,在此期間,必須有旁人陪同才可進行,每次鍛煉30 min即可。護理人員還要將鍛煉技巧、正確方法給患者進行示范,并講解在鍛煉中如何預防跌倒、出現緊急情況要如何將風險降至最低,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自我保護、安全意識;對于需要輔助工具行走的患者,要幫其選擇安全、合適的輔助工具,指導其正確操作方法,并幫助其每天進行穩定訓練,定期輔助工具的安全性;同時,還要對患者的家屬或陪同人員進行行走指導、培訓,使其能有效協助患者預防跌倒;若患者出現焦慮、煩悶等不良情緒,要進行一對一交流,幫助化解煩惱,避免不良情緒影響治療進程,降低預防跌倒意識。
1.3 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跌倒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調查問卷評定患者的滿意程度,評定內容包括護理人員態度、護理細心程度、醫護之間的配合度、環境護理等,非常滿意:≧90分;滿意:78-89分;一般滿意:65-77分;不滿意:<65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例數×100%。
住院期間,患者出現跌倒人數為95例,跌倒發生率為10.87%。護理滿意度見表1。

表1 874例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內科老年患者多數伴有其他疾病,而且該患者的行動能力、反應能力、自理能力均低于正常人,若伴有中樞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則其自控能力更低,從而增加其跌倒概率[3-6]。老年患者的身體抵抗力較低,骨質疏松,若出現跌倒事件則容易出現損傷、骨折等,延長其臥床、住院時間,加上其機體恢復能力較弱,住院期間容易引發其他不良反應或并發癥,最終嚴重威脅其身體健康[7-11]。
本院在對內科老年患者進行風險管理護理后,結果顯示,患者跌倒發生率為10.87%,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28%,表明風險管理護理能有效預防老年患者出現跌倒事件,同時讓提高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的認可。經分析,主要原因為: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并將高危跌倒風險患者歸為重點護理對象,予以患者合理、針對、全面的護理,能保證護理的實效性和質量,患者接受度更高。其次,護理人員還詳細為患者講解跌倒防范知識,增加警示語,能提高其警惕性。在風險管理護理中,改善病房環境能將潛在的隱患良好規避,消除外界風險因素,從而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提高其滿意度。通過風險管理護理,指導患者起身、行動要緩慢進行;服用降壓藥等不良反應較大的藥物時要留意低血壓現象;將個人物品歸類放好,易拿易放等,均能增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預防跌倒意識[12-14]。同時,通過風險管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運動指導,并幫助需要輔助工具的患者選擇合適的輔助工具,可以增強患者行走的穩定性,從而提高其活動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此外,護理人員還親自示范正確的鍛煉技巧及對緊急事件作出有效的保護行為,這極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也有助于身體恢復,使患者能在住院期間順利治療,提高其康復速度,故該護理方式更能讓患者滿意[15-16]。
由此可見,在內科老年患者中實行風險管理護理,能有效預防患者出現跌倒事件,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更讓患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