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瓊
(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 畢節 551700)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類型,長期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會因為持續性高血糖或者血糖波動明顯引起相關器官損害,致使患者出現各類糖尿病并發癥[1]。目前臨床對糖尿病主要采用口服用藥治療,但是部分患者長期用藥無法保證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對于此類患者需要及時通過注射胰島素達到控制血糖目的[2]。為明確重組甘精胰島素與甘舒霖N胰島素在T2DM治療方面的應用,從而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本文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04月我院內分泌科門診及住院就診的100例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治療相關資料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0月至2019年04月我院內分泌科門診及住院就診的100例T2DM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A組、B組。A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45-77歲、平均(62.29±4.84)歲,病程1-8年、平均(4.61±0.69)年。B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43-76歲、平均(62.25±4.80)歲,病程1-8年、平均(4.56±0.72)年。A組、B組患者相關資料滿足可比性,P>0.05。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3]:①常規口服降糖藥3月以上且血糖未達標;②根據1999年WHO診斷和分型標準確診為T2DM患者;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④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有完整治療與隨訪資料。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或其他類型糖尿病;②合并糖尿病并發癥患者;③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肝腎功異常及其它慢性疾病;④存在影響血糖的相關疾病;⑤孕婦、準備妊娠、哺乳期婦女。
1.3 方法。常規治療:患者常規口服二甲雙胍,1次/d,0.5g/d;格列吡嗪片,2.5 mg/次,2次/d,餐前服用,加強飲食和運動指導。A組:使用重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商品名“長秀霖”,甘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50050);B組:使用精蛋白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商品名“甘舒霖N”,通化東寶藥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9990017)。兩組患者起始劑量均10U/天,睡前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可選擇腹部,根據血糖控制情況逐漸調整注射劑量。A組、B組患者均治療24周,治療完成后測定血糖相關指標并評價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觀察指標:①血糖控制合格率,患者空腹血漿葡萄糖≤5.6 mmol/L但是不<3.9 mmol/L即可確定為合格;②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包括FBG、2hPPG、HbA1c、血清C肽。
1.5 統計學分析。數據分析應用SPSS 22.0軟件,其中計量資料:平均值±標準差,t檢驗;計數資料:(n,%),χ2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控制合格率分析。B組患者血糖控制合格率略高于A組,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A組、B組患者血糖控制合格率分析[n(%)]
2.2 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治療前:A組:FBG為(8.72±2.35)mol/L、2hPPG為(12.34±2.15)mmol/L、HbA1c為(9.42±2.15)%、血清C肽為(0.89±0.12)ug/L。B組:FBG為(8.67±2.39)mol/L、2hPPG為(12.30±2.19) mmol/L、HbA1c為(9.40±2.16)%、血清C肽為(0.91±0.13)ug/L,A、B組患者治療前上述各項指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FBG為(5.38±1.83)mol/L、2hPPG為(9.02±1.48) mmol/L、HbA1c為(7.36±1.49)%、血清C肽為(1.18±0.26)ug/L。B組:FBG為(4.57±1.29)mol/L、2hPPG為(5.85±1.48) mmol/L、HbA1c為(5.14±0.68)%、血清C肽為(1.53±0.22)ug/L。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FBG、2hPPG、HbA1c明顯下降,血清C肽水平升高,不同指標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B組患者治療后FBG、2hPPG、HbA1c小于A組,血清C肽高于A組,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結合臨床大量文獻研究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相關并發癥發生與血糖控制水平以及血糖控制穩定性密切相關,因而合理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減少血糖波動對預防相關并發癥以及降低患者死亡率均有重要意義[4]。
口服降糖藥物是眾多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選擇,但是長期用藥容易出現不良反應,而且較多T2DM患者為老年人群,其服用依從性較差,造成血糖的反復升降。臨床文獻指出部分患者對口服降糖藥物敏感性較低,長期用藥無法有效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針對口服用藥效果不良患者,需要及時通過胰島素注射實施治療。
基礎胰島素是T2DM患者治療中常用藥物,也就是幫助患者維持空腹時正常血糖分泌的胰島素,實際選擇中有多種基礎胰島素可供選擇[5]。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基礎胰島素對T2DM患者的實際治療效果。結合研究結果數據,B組98.00%血糖控制合格率略高于A組92.00%的血糖控制合格率,差異較小,證實兩種胰島素注射方案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B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指標較治療前改善幅度更大,表明B組患者使用的甘舒霖N胰島素能夠更好的幫助T2DM患者控制血糖。
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中,FBG、2 hPPG以及HbA1c屬于常規血糖指標,而血清C肽屬于胰島素原分泌前分離出的蛋白質,該指標可更好地體現患者胰島素分泌水平,進而反映患者體內胰島B細胞儲備、胰島素代謝功能。文獻報道指出,T2DM患者存在明顯血清C肽降低[6-9]。
本研究中A組使用長秀霖為長效胰島素藥物,因而能夠在24h內持續發揮作用,所以容易出現低血糖,而B組使用的甘舒霖N則屬于30%短效藥物與70%中效藥物的混合制劑,該胰島素能夠同時發揮短效與中效作用,短時間內幫助患者降低血糖,同時避免出現低血糖,能夠更加合理的幫助患者控制血糖,維持血糖長時間的穩定性。相對而言,甘舒霖N使用期間能兼顧餐后降血糖以及基礎血糖調節胰島素要求,同時實現對空腹與餐后血糖控制[10]。
綜上所述,重組甘精胰島素與甘舒霖N胰島素均可用于T2DM治療,但是甘舒霖N胰島素對患者各項指標改善更明顯,可作為首選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