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香
(山西省煤炭中心醫院 心血管內一科,山西 太原 030000)
冠心病是目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高發疾病,是一種高發的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會導致患者出現血管堵塞或變小,產生心肌血氧不足或損傷造成的心臟病。當前臨床針對此病上未有徹底治愈方法,需要患者長期用藥治療控制病情發展。而如果該病癥同時伴隨快速心律失常,則會更加危險,造成病情快速發展,容易產生心源性猝死現象[1]。為了找到該病癥更好的治療方式,本文對診治的9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分別給予鹽酸利多卡因治療以及鹽酸胺碘酮治療方式,并將最終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詳細評估,詳情見下文。
1.1 基本信息。本文中研究對象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間接收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0例,將所有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研究,共分成參照組和實驗組各有45例。參照組患者包括男性24例和女性21例,年齡54-81歲,平均(70.95±4.98)歲;其中Ⅲ級心功能患者22例,Ⅳ級心功能患者23例;實驗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55-79歲,平均(73.59±4.63)歲;其中Ⅲ級心功能患者21例,Ⅳ級心功能患者24例。比照后發現,各組之間的基礎資料差異未達到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經核實符合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②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③無精神疾病者。所有患者均已對本次研究內容進行了解,自愿簽署本次研究執行書。排除標準:①伴有語言及智力功能障礙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患者。③伴有惡性腫瘤患者。④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臟器疾病患者。⑤無法積極配合本次治療的患者。
1.2 方法。兩組患者全部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進行適當的抗血小板、溶栓、降脂和抗凝等常規處理,如患者產生心臟驟停,要馬上進行電極除顫處理措施。參照組患者運用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鹽酸利多卡因治療,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2388,生產規格:10 mL:0.2 g,由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每毫升1至4毫克的藥液進行靜脈滴注,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可適當減量,以每分鐘0.5至1毫克靜滴,每小時100 mg以內[2]。實驗組給予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鹽酸胺碘酮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2099,生產規格:2 mL:0.15 g治療,負荷量根據體重計算,每公斤三毫克,之后按照每分鐘1-1.5 mg進行滴注,六個小時后減少用量,為每分鐘0.5-1 mg,每天總量不能超過1200 mg,之后慢慢減少用量,滴注時間為3至4天為宜。如果患者靜脈滴注效果不顯著,則可進行三次左右的追加治療,每次滴注時間間隔半小時左右。在治療時,如果患者心率和血壓出現不良反應,馬上進行相關處理[3]。
1.3 觀察指標。治療效果判定:顯效表示胸悶、呼吸不順等癥狀徹底消失,心律完全平穩;有效表示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心律基本平穩;無效表示臨床癥狀并未好轉,甚至更加嚴重;將最終顯效加有效例數作為治療總有效率標準。同時記錄了對比兩組患者用藥期間所產生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心功能各項指標改善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SPSS 19.0為本文運用的統計學軟件,n(%)和χ2檢驗為兩組計數資料描述方法,當數值相差達到P<0.05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的比較。最終判定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其數據結果達到了總例數的77.78%,指標數據結果已明顯優于對照組最終數據結果的56.56%,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值較大,經計算已達到統計學意義標準P<0.05,詳見表1。

表1 組間治療效果對比詳情[n(%)]
2.2 組間用藥安全性對比。記錄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用藥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少,其結果僅為4.44%,與參照組數據的26.67%相比存在顯著優勢,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表2 組間用藥不良反應情況[n(%)]
2.3 組間患者計量指標對比結果。治療前的參照組合實驗組患者的心功能各項指標結果經對比后數據差異值較小,未達到統計學意義標準(P>0.05);通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均得到改善,但相比之下,實驗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改善效果更佳,兩者之間數據差異值相差較大,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下表1。
表3 對比兩組患者心功能各指標改善情況(±s)

表3 對比兩組患者心功能各指標改善情況(±s)
?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是目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種高發疾病,該病是有發病率高、治療周期長、危險性大以及并發癥多等特征,且在中老年人群體中發病率最高[4]。近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長期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導致該病的發生率明顯上升,且多發生于伴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癥群體中,若病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會增加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幾率。所以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適當的藥物治療變得極其關鍵。以往臨床針對該病多數是采用利多卡因進行治療,盡管該藥物會對患者產生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無法有效治療因器質性心臟病所致心律失常,再加上其不良反應較多,對提高患者治療質量具有局限性[5-6]。本文研究對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了胺碘酮進行治療,并在其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胺碘酮為臨床應用率較高的一種多通道阻滯藥劑,應用該藥物進行治療可有效減少心肌耗氧量,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冠狀動脈血流量,并且能夠達到選擇性擴張冠狀動脈,對α和β腎上腺素受體進行有效抑制,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室率,且不會產生反作用,對室性傳導幾乎無影響,安全性較高。該藥物在抑制心動過速的同時,對左室功能不產生影響,而且通過靜脈滴注治療,能夠減輕藥物對患者心排量和血壓的影響,減少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幾率[7-8]。在本文研究中,采用氨碘酮藥物治療后的實驗組患者最終治療有效率得到顯著提高,且發生的用藥不良反應也較少,患者最終的心功能各項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以達到統計學意義標準(P<0.05)。這與盧梓添、魯欣等人研究結果相一致。由此可見,同利多卡因藥物治療效果相比,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運用氨碘酮進行治療的臨床價值較高,且用藥后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也較少,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借鑒。但由于此次研究的數據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還希望臨床相關專家與學者能夠對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的臨床治療做深入的研究分析,為患者尋找最佳可靠的治療方案,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