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平
(濟陽區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1400)
隨著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兒科護理管理工作逐漸成為越來越多醫療衛生機構需要重視的問題。因為兒科患者年齡較小,機體發育尚不完善,認知能力低下,患兒病情變化迅速,不具有系統的配合治療意識,這就導致實際護理工作存在較大的難度,誘發各種醫療護患糾紛,影響患兒的治療效果,也會對兒科正常工作的開展造成負面影響[1]。兒科護理管理具有繁瑣性和細節性的特點,做好兒科護理管理,保障兒科護理質量是減少醫患糾紛、促進患兒康復的關鍵。所以,如何優化兒科護理工作,進一步提升護理質量、工作效果則成為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選擇我院1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并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兒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常規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有50例,男64例,女36例,患兒年齡3-8歲,平均(5±1.5)歲,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比、臨床癥狀比較上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研究意義。本次研究的患兒疾病均為原發性疾病,排除具有合并免疫系統疾病和合并血液系統疾病的患兒。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所有患兒或者家屬簽字同意。
1.2 方法。對照組患兒接受自由教育,安排兒科護理人員和患兒以及家屬接觸過程中實施各種自由教育[2]。實驗組患兒則接受細節管理,第一,要能強化醫護人員的工作責任意識,兒科患者一般年齡較小,不具有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的意識,所以,醫護人員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耐心深入的溝通,了解患者病情、心理動態,做好護理管理工作,還要能將責任意識在日常工作中落實到位[3]。因為兒科護理工作對象自身免疫力較低,所以,一旦護理出現差錯可能會讓患兒病情惡化,影響臨床治療效果,阻礙護理工作順利進行。第二,針對患兒年齡較小的特征,需要根據兒科護理規范標準開展相關工作,杜絕因為人為因素誘發的醫院感染好并發癥發生現象,為患兒提供健康積極的醫療保障。第三,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在兒科臨床護理中,醫護人員全程保持微笑服務,落實首問負責制,有問必答,有疑必釋,對口接待。對入院患兒投入足夠的關心,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為患兒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力所能及的幫助。做好兒童保健宣傳教育工作,向患兒家屬詳細介紹醫院護理的流程和作用,加深家屬對醫院工作的理解,提升家屬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從而達到減少醫患糾紛,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目的。第四,提高兒科醫護人員的綜合素養,醫院和相關科室組織基礎護理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增強兒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使護理人員對兒科護理的各個環節具有更加細致的把控能力。最后,還要能夠建立并完善相應的監督考核工作機制,對于兒科護理人員工作意識淡薄、作風有待完善的現象,醫院護理和管理人員需要對護理工作規范進行落實,建立有效的常態監督和管理工作制度,通過制度來對護理人員行為進行約束,進一步提升護理工作質量,為患兒康復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支持[4]。
1.3 統計學處理。本文相關資料和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數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兩組患兒在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方面的數據,可以得知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4.00%)低于對照組(16.00%)、醫患糾紛發生率(2.00%)低于對照組(14.00%)、護理差錯發生率(0.00%)低于對照組(12.00%)。兩組患兒差異較為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如表1所示。

表2 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2.2 患者滿意度。兩組患者滿意度也具有顯著的差異,實驗組滿意度要優于對照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如表2所示。

表1 患者滿意度對比分析表[n(%)]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醫療服務的要求也逐漸提升,醫護人員除了要具有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技能之外,還要能搞對患兒具有責任心和耐心,由于患兒群體具有特殊性的特征,這就導致護理工作難度增加,而且,兒科護理工作存在較大的壓力,所以,需要做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提升患兒護理質量和水平[5]。進一步提升兒科臨床護理工作效率能搞凸顯出兒科護理工作效果,轉變過去的護理理念,進一步提升執行能力,還要能能夠掌握患兒父母的需求,制定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方案,對護理管理模式進行創新,還要能搞對日常護理工作中的評價制度和工作流程進行細化,做好定期考核,開展有效的培訓活動,進一步提升臨床護理工作素養和水平。而且,根據相關研究來分析,兒科護理工作中的細節護理能改變醫護人員傳統的工作理念,還能夠讓其將相關要求落實到護理工作中,發揮出護理人員的工作潛能,讓臨床護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都得到提升[6]。
和諧融洽的護患關系是保證日常護理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護理人員要能夠積極構建和諧融洽的護患關系,而且,在護理操作期間,醫護人員需要向患兒父母介紹操作流程、操作作用和操作方法,盡可能獲得醫護人員的配合,而且,還要能夠保證治療費用的介紹透明化,從根本上減少患兒父母的經濟負擔。
通過增強管理流程來促進護理工作順利進行,掌握全面系統的工作環節,交接班護士要完成交接工作,做好物品的統一擺放,做好細節化護理流程優化,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定期組織會議,積極分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制定有效的處理措施[7]。
因為兒科護理工作難度相對較大、并且工作性質較為復雜。所以,需要根據之前的護理經驗來總結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醒醫護人員避免出現相同的錯誤。而且,針對患兒床位的變換需要更新相關信息,便于工作人員檢查并核對。而且,患兒所使用的藥物要能夠做好信息核對工作,例如姓名、藥物名稱和床位號,針對病情嚴重的患兒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和護理,特別是節假日、夜間護理期間更是要增強自我安全監督意識。因為患兒機體免疫力相對較差,所以,醫護人員要能夠提升自我消毒意識,隔離各種細菌,減少病菌感染的發生率。
經過系統的護理之后兩組患兒都產生了顯著的效果,其中對照組護理有效率為82%,實驗組護理有效率為96%;實驗組在減少并發癥(4.00%)、醫患糾紛(2.00%)、護理差錯(0.00%)等方面的水平明顯好于對照組。在護理有效率方面和控制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方面,接受細節管理的患兒都要明顯好于接受自由教育的患兒。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兒科臨床護理中選擇細節管理之后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護理滿意度和有效率,低于降低護理出錯率、護理糾紛發生率有著積極的影響,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