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剛,李強,王劍,朱亞斌
(北京市房山區第一醫院,北京 102400)
前交叉韌帶下止點撕脫骨折多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膝關節過度伸展或者脛骨過度內旋,超出前交叉韌帶的負荷能力時所導致[1]。該病好發于青少年群體[2],主要與青少年日常活動量較大,且缺少自我保護意識相關。近年來成年人患病率也逐步上升,往往合并不同程度內側副韌帶、半月板等組織損傷[3]。臨床以膝關節活動受限及關節疼痛腫脹為主,需及時就醫,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恢復。該病主要有4種類型,除Ⅰ型骨折可選擇保守治療外,其他以手術干預為首選方案。然而開放性手術創傷較大,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患者接受度不高。關節鏡做為微創手術的有效工具,通過小切口進入關節腔,放大局部組織,更清晰、直觀修復損傷部位,安全性更高,但內固定方法較多[4]。本研究通過關節鏡下治療前交叉韌帶下止點撕脫骨折,進一步分析不同內固定方法對其效果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韌帶下止點撕脫骨折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對照進行分組,A組中男20例,女11例,年齡16-45歲,平均(22.87±4.26)歲。B組中男22例,女9例,年齡18-48歲,平均(24.35±4.02)歲。兩組患者術前完善相關檢查,并比較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A組患者行關節鏡下螺釘內固定:①完善術前準備工作,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骨折處,行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于患肢大腿根部裝氣囊止血帶。②于外側膝眼入路,采用標準膝前內側和外側入路,置入關節鏡鏡頭,使膝關節保持屈曲90°,清洗關節腔,并依次探查關節內室,若合并半月板損傷等情況,需先處理,再行內固定。③緊貼髕骨韌帶內緣做0.5cm切口,清除骨折端血腫、黏液等分泌物,用探溝進行復位,固定骨折端,判斷復位效果,滿意后在套管引導下,置入導針,進針角度在透視下進行調整,以與關節面呈45°為度,經導針置入螺釘,螺釘深度以不損傷腘血管和不穿過骨骺為宜。當膝關節功能穩定后,縫合、固定。B組患者行關節鏡下鋼絲固定:操作步驟①、②同A組。④用探鉤或直鉗進行骨折復位,使用前交叉韌帶定位器打入導針探溝牽拉復位,克氏針臨時固定,在脛骨結節內側處鉆2個骨道,將鋼絲穿入,以能橫穿骨片為度,鋼絲經骨道引出,骨折復位滿意后拉緊鋼絲并打結。2組患者術后常規護理,根據愈合情況制定具體功能鍛煉方案。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手術一般情況包括手術操作時間、手術中出血量、骨愈合時間,并對兩組患者進行Lysholm評分,Lysholm評分是評價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條件特異性評分,被廣泛應用于其他各種膝關節疾病,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膝關節恢復情況越差[5]。
1.4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均值標準差(±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例數)采用χ2檢驗。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
表2 兩組術前、術后兩個月膝關節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術前、術后兩個月膝關節功能比較(±s)
?
如上表所示,從手術一般情況來看,手術操作時間及骨愈合時間A組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出血量無統計學意義(P>0.05)。膝關節功能比較,術前兩組無統計學意義,術后兩個月兩組Lysholm評分均提高,A組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前交叉韌帶對維膝關節的穩定具有關鍵作用,可限制膝關節過度屈曲時后脛骨所造成的前移性活動[6]。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性骨折臨床上較為常見,多是由于外傷所致,若治療不及時或者方法不得當,往往引起骨折畸形愈合身重不愈合,影響關節活動[7],對患者生活、工作帶來極大不便。治療上由于關節鏡在該類型骨折復位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開放性手術的風險性,在臨床中應用較為普遍。很多內固定材料可用于固定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但對于鏡下采取何種固定方式尚未形成定論[8]。本研究選取臨床上常用的兩種固定方式,關節鏡下螺釘內固定和鋼絲固定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鋼絲固定中克氏針對膝關節及其相關組織損傷較小,但其韌性及把持力相對較差,容易出現松動、斷裂,骨折端移位等,延長骨折愈合時間,后期影響膝關節功能恢復。螺釘內固定手術切口較小,手術操作簡單,術后方便取出,降低了手術操作時間,并且對骨折處骨膜、組織、血運狀況影響較小,對手術后骨折處營養供給及機體自我修復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此外該固定術式較為穩定,為骨折愈合過程提供穩定的內環境支持,對于患者早期開展功能鍛煉有重要意義[9-1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從手術一般情況來看:手術操作時間A組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出血量及骨愈合時間無統計學意義。膝關節功能比較,術前兩組無統計學意義,術后兩個月兩組Lysholm評分均提高,A組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與關節鏡下鋼絲固定比較,關節鏡下螺釘固定可以縮短手術時間,促進骨愈合,更好地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值得應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