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蘭
(廣西賓陽縣婦幼保健院,廣西 南寧 530400)
肺透明膜病(HMD)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新生兒危重急癥,以早產兒多發,主要是因早產兒肺部發育不成熟,且先天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PS),引發嚴重的呼吸衰竭,帶來長期的精神與呼吸系統后遺癥,也是早產兒死亡的重要因素[1]。以往對早產兒HMD治療以機械通氣為主,但這種治療方法存在一定的創傷性,且容易引發感染等并發癥,加上治療費用高和住院時間比較長等,使其推廣受到明顯限制。隨著醫療的進步,對早產兒HMD治療也研發出了新的方法,本文對NCPAP聯同PS在早產兒HMD治療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發現效果顯著[2]。而在對HMD早產兒進行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不同的護理干預所取得的效果也有所差異,對此,研究旨在對比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在早產兒HMD治療中的作用,如下所示。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間收治的93例早產兒HMD為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8例,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9分至2小時10分,均值(56.03±12.43)分;出生體重1.8-2.2kg,均值(1.96±0.13)kg。觀察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9分至2小時10分,平均(55.65±13.45)分;出生體重1.7-2.2kg,平均(1.91±0.36)kg。兩組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新生兒學》中HMD的診斷標準;②患兒家屬對研究知情且同意;③無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和感染性疾病;④排除有新生兒腦病合并癥及先天性畸形者;⑤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3]。
1.2 方法。采取NCPAP聯合PS療法,NCPAP療法選擇嬰兒流量呼吸機,根據患兒鼻部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鼻塞,連接好發生器之后使用專用帽子,在鼻腔內使鼻塞固定好,在帽子上固定好兩根帶子,形成密閉性的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參數設置為:吸入氧濃度35%-60%,流量6-8 L/min,壓力控制在0.4-0.6 kPa,呼吸膜正壓調節在4-6 cmH2O之間。PS療法選擇豬肺磷脂注射液100mg/kg進行復溫處理到37℃后搖勻,患兒在仰臥位情況下將其呼吸道分泌物吸取干凈,給予氣管插管,固定好導管的位置后連接復蘇氣囊,使用加壓吸氧處理,讓患兒血氧飽和度超過90%,分四次在氣道導管中將藥物置入到氣管分叉處,要求每次給藥后重復上述步驟,維持1-2 min,確保藥物在肺內彌散。
在以上治療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性護理,具體如下:①呼吸道清理:在對患兒治療之前先對其口鼻腔及呼吸道內分泌物進行清理,并定時清潔患兒的鼻孔,以確保呼吸道通暢,在吸痰操作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對于呼吸道未能清除干凈者,盡量不使用氣道正壓通氣,預防氣管分泌物侵入小氣道引發阻塞。②使用PS護理:把PS混懸劑放到暖箱中加溫5 min,在這個過程中不可搖晃,以免產生泡沫而影響劑量,接著用注射器將藥液吸取后選擇合適的氣管插管,以正確的位置插入患兒口內,注意避開右側支氣管。分成三個體位給藥,仰臥位時給予1/2的藥量,左側及右側臥位則各給予1/4的藥量,每次給藥時間持續1-2 min,接著氣囊加壓通氣2 min后拔出氣管插管并連接NCPAP。在給藥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嚴密監測患兒的呼吸、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變化,一旦有異常表現,立即停止給藥,并接上復蘇囊加壓供氧。給藥6h后讓患兒保持仰臥位,盡量不要翻身、吸痰及拍背,避免因重力引流使PS在肺內分布不均或從肺內直接吸出。③使用NCPAP護理:NCPAP一般在自主呼吸情況下進行持續氣正壓通氣處理,所以其治療的前提是患兒的通氣功能要正常。接著選擇合適的鼻塞合理放置,和氣道連接固定,預防脫落。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注意監測患兒的血氣情況,及時調整好壓力和氧濃度,確保患兒的情緒穩定和血氧飽和度正常,自主呼吸情況良好后停止使用NCPAP。④生命體征監測及氣道護理:護理人員要注意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飽和度情況,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和低氧血癥、呼吸窘迫是否得到改善等,每隔1h記錄一次患兒的生命體征。確保患兒呼吸道的通暢,固定好鼻塞及相關管道,使患兒處于更舒適的狀態,并對管道進行加溫濕化,以免下呼吸道失水導致排痰不暢而引發氣道堵塞、肺不張、繼發性感染等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氣漏、肺氣腫及肺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記錄兩組住院時間和護理總有效率。其中,護理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表示患兒經過治療及護理后1周內癥狀基本改善,無并發癥;有效表示患兒經過治療及護理1周后癥狀有所改善,無并發癥;無效表示患兒經過治療和護理后癥狀未能改善,有并發癥。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本組數據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s)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數據對比用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照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是11.11%,觀察組是2.08%,兩組間比較區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n(%)]
2.2 對比兩組住院時間和總有效率。對照組住院時間平均是(34.16±5.40)天,觀察組是(26.48±4.81)天,兩組間比較區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是84.44%,觀察組是97.92%,兩組間比較區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護理總有效率[n(%)]
HMD以早產兒多發,胎齡越小,發生HMD的概率就越高。有數據統計,HMD是引發新生兒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在導致新生兒死亡的各種原因中占30%左右,所以,一旦早產兒有HMD情況時需要及時采取治療干預,以挽救患兒的生命和確保患兒健康成長[4]。對于HMD的治療,呼吸支持是一種重要的手段之一,通過呼吸支持可以改善患兒的肺通氣功能,故臨床用NCPAP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效。但單獨采取NCPAP治療療效具有一定局限性,因為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是引發HMD的關鍵,肺泡和空氣間接觸存在張力,如果肺部表面沒有充足的活性物質,肺泡就會被壓縮,導致肺不張和呼吸困難等。研究發現,NCPAP治療聯合PS療法可以顯著改善HMD癥狀,其優勢體現在能夠顯著改善患兒血氣指標和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并發癥[5]。
而在臨床對早產兒HMD采取積極治療的過程中,護理干預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不可忽視。綜合性護理是一種根據治療情況從各個不同角度為患兒提供相應護理干預的一種服務模式,通過綜合性護理,能夠讓患者接受到全面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治療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減少不安全事件的發生[6]。在本組研究中,對93例早產兒HMD采取NCPAP聯合PS療法,在此基礎上,對照組45例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45例給予綜合性護理,結果發現,對照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是11.11%,觀察組是2.08%,兩組間比較區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住院時間平均是(34.16±5.40)天,觀察組是(26.48±4.81)天,兩組間比較區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是84.44%,觀察組是97.92%,兩組間比較區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HMD早產兒采取NCPAP聯合PS治療的基礎上落實綜合性護理,療效明顯,安全可靠,值得臨床對此護理方法進行大力推廣。